论法治理念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法治理念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3期
【摘要】:法治理念培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服务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二者在育人目标上有一致性,在培养方向上有相辅性,在内容属性上有关联性,在方式方法上有互补性。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角度看,法治理念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障。法治理念培育,要求高校依法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and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emphases. They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in the direction of cultivation, relevant in content attributes, complementary in methods and methods. From the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valid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法研究”(项目编号:11JDSZ2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2 江鸿波;祁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3 古木头;; 谁来关心大学生的性需求[J];黄金时代;2002年03期
4 黄怡;;高校校规面临考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5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6 陈鹏程;;杭州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J];中国就业;2009年06期
7 李义良;;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下得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8 艾国;;“基础”课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9 任克;;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10 陆地;;透视大学生“回炉”现象[J];黄金时代;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7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