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美术教学特色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4 19:47

  本文选题:中央大学艺术系 切入点:徐悲鸿 出处:《学海》2012年06期


【摘要】:民国时期,徐悲鸿执掌的国立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本文从徐悲鸿时期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具体教学理念与实践、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以及结合抗战救亡开展的教学活动等三大办学特色进行分析梳理。解读了徐悲鸿将西方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并进行本土化改革,以及这一美术教育思想在抗战时期所起的积极影响,同时与中共延安文艺政策下的美术教育相契合,进而对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art educat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headed by Xu Beihong represented the highest level at that time.Teachers and talents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anti-Japanese war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This paper interprets Xu Beihong's transplanting western realism art education mode to China and carrying on the localization reform, and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is art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it coincides with the art education under the art policy of Yan'a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nd then to the modern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cause produc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近代以来中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项目号:07JA88000)的相关成果
【分类号】:J20-4;G64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世主;;20世纪前期“现代运动”在中国的实践与理论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夏蕾;;印象派对中国油画在技法上的影响[J];大舞台;2012年06期

3 李连方;;论中国油画中的农民形象变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谢涛;时代的选择——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1期

5 邢军;;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油画再研究[J];大舞台;2012年09期

6 王晓霞;安锐;;网络多媒体在农林类高校素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7 张磊;;试论近代中国美术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秦菊英;;浅论徐悲鸿绘画的美学思想[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广才;;徐悲鸿素描教学探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10 马鸿增;“徐蒋体系”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J];美术;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镛;;东西方艺术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马琳;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靳卫红;论中国20世纪绘画范式的转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李昌菊;油画民族化再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胡荣;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建伟;选择转换与融创[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8 杜少虎;合群开蒙[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李朝霞;新中国的美术观及其话语实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成佩;黄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苗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油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吕懿轩;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意象”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宜均;论写实油画的当代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蓝庆伟;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吴颂华;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昕;解读中国画语言符号的演变及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芸;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的重构再现[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建国;当代写实水墨人物画的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寒;山水精神[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夫;;柳鹊图[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03期

2 朱浩云;;徐悲鸿犹如蓝筹股[J];中外文化交流;2009年10期

3 刘忠德;纪念徐悲鸿,为繁荣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努力奋斗——在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美术;1995年09期

4 陈瑞林;两个时代、两个时代的艺术家[J];美苑;2000年05期

5 郑晓华;;大型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画集《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首发式”和“徐悲鸿的艺术及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同时进行[J];美术;2006年01期

6 ;“首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征稿启事[J];国画家;2008年04期

7 徐悲鸿;窦文昊;;八骏图[J];初中生;2009年16期

8 米盼生;李春明;;意义独特的徐悲鸿双马图[J];收藏家;2010年01期

9 ;大连徐悲鸿艺术馆[J];中国地名;2010年Z1期

10 ;徐悲鸿作品[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2 马鸿增;;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画的广阔前景[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邵大箴;;探索油画民族风格的先驱——读常书鸿先生的油画[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4 华君武;;谈儿童漫画[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5 聂危谷;;论中国画人文精神之得失[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蓝犁;;毛泽东文艺思想旗帜下的新中国美术[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屈一锋;;论中西不同的民族心理对绘画风格的影响[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白良;;中国油画保护与修复的现状及展望[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9 杨宇翔;;河北籍画家对新中国“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大贡献[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仲;徐悲鸿艺术思想在新世纪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N];文艺报;2004年

2 杨春;《愚公移山》的前世今生[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钱朝阳;勿慕时尚 毋甘小就[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廖静文;谈徐悲鸿国画《九州无事乐耕耘》[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王晓文;《愚公移山》——民族风骨 艺术奇葩[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朱小钧;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一看就知道不是蒋碧薇”[N];深圳商报;2011年

8 徐庆平;徐悲鸿青年时代的代表作《群马》[N];经济日报;2006年

9 宋炀;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的奠基人:徐悲鸿[N];学习时报;2011年

10 蒋兆和;怀念徐悲鸿老师[N];西藏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卫红;论中国20世纪绘画范式的转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于洋;激变与守护的现代求索[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顾跃;常玉艺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马琳;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源;叶浅予: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景观中的画家个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商勇;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马刚;“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罗永生;走向“正规”[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论徐悲鸿的绘画艺术[D];东华大学;2004年

2 秦菊英;论徐悲鸿的绘画思想[D];东南大学;2004年

3 张艳云;徐悲鸿和刘海粟油画教学比较[D];河南大学;2003年

4 陈晓伟;任伯年与徐悲鸿人物画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赵文静;写实主义对中国意笔人物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媛;徐悲鸿与20世纪上半期中外美术交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廖鲁敏;不同文化境遇下的审美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召惠;画乃心印[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唐培勇;《田横五百士》与徐悲鸿油画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春燕;略谈近代水墨人物画[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711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11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