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之手:论以名著达致修养
本文选题:名著 切入点:死人之手 出处:《教育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以名著达致修养看似美好,实际上并非坦途,它注定无法解决死人之手问题——由时间和名著表达方式造成的接受困难。这是赫钦斯名著阅读计划无法推广的原因。以名著达致修养最终会悖论式地造成名著本位,在规定时间训练学生咽下大量名著"锯末",其结果是制造学者而非培养通达之人,因此更适合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对本科生来说,变通办法是综合施特劳斯方案与茨威格方案,同时重视教材和论文的价值。对学生来说,可以考虑余华方案,据自己的精神气质取舍名著。
[Abstract]:It is not an easy way to achieve self-cultivation with famous works. It is doomed to be un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ands of the dead-the difficulties of acceptance caused by time and the expression of masterpieces.This is why the Hutchins masterpiece reading program cannot be promoted.To achieve self-cultivation in masterpieces will ultimately paradoxically lead to the standard of masterpieces, and train students to swallow a large number of "sawdust" in the prescribed time. The result is that they produce scholars rather than cultivate knowledgeable people, so they are more suitable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For undergraduates, the alternative is to integrate Strauss's scheme with Zweig's, a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value of textbooks and papers.For students, we can consider Yu Hua schem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piritual temperament to choose and choose famous works.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国传媒大学校级课题“娱乐传播视域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坚守与人文品位研究”(课题批准号:CUC10C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林;;莎士比亚:重现与新生[J];读书;2010年03期
2 高博;胡志刚;赵炜;;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3 王晨;;美国名著教育方式之争及其问题[J];教育学报;2009年05期
4 徐英瑾;;经典阅读,还是论证训练?——对中国的西方哲学教育的反思[J];学术月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祖良;赵强;;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功用——中国站在了奔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起点上[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陈超,郄海霞;西方大学拓展交往功能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张建新;走向多元——英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发展历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陈超;;大学的专业建构范式及其效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6 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周作宇;;论高等教育中的经济主义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张学文;;大学理性失范:概念、表现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张立新;刘占贵;曲福华;;大学理念:新建院校特色形成的逻辑起点——德国古典大学与美国早期大学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眭依凡;;改造大学 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冯晓玲;;大众化阶段日本高等教育“质”与“量”的协调[A];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赵哲;;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多维动因探析[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管兆勇;王苏春;唐德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特色人才培养为例[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4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安富;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杨如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学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蕊;高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柳倩华;论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孙孝文;合并高等学校管理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傅金兰;终身教育与社会正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梅;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3年
10 谢素科;莱辛与德国启蒙运动[D];湘潭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家勇;张家智;;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赵望;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3 牛畅;;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4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郑旺全 ,刘川生;哈佛大学改革本科教学起波澜[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21期
6 J·庸格;彭列汉;周勇杰;;德国哲学的危机[J];世界哲学;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洪魁,白岚;读诗词名著 铸“德治”灵魂——兼谈大学校园深层次素质教育[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白灵阶;;高校名著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赫钦斯论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6期
4 方一明;;《哈佛经典》中国面世[J];投资北京;2006年11期
5 余秋雨;;青年人的阅读[J];大学时代;2006年03期
6 郑加佳;;素质时代的基石: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邓密;;永恒主义视角下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我们该怎样读书_(二)[N];科学时报;2001年
,本文编号:1711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1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