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院校设置中的教育主权:晚清教会大学立案考略

发布时间:2018-04-09 12:09

  本文选题:晚清学部 切入点:教会大学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晚清学部对于教会大学的基本立场是"无庸立案,不给奖励"。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冲突,担心教会大学的毕业生不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为国家服务,所以不愿承认;二是因为担心引起外交纠纷,且已有大量的教会人士为我所用,所以不可拒绝;三是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期望国家自强之后再解决教会大学立案问题;四是借鉴日本对于本国教会学校的不干涉政策。其目的之一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basic posi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as "No case, no reward."There are four main reasons for this: first, be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y are afraid that the graduates of church universities will not be able to serve the countr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hina, so they are unwilling to admit it; the other is because they are worried about causing diplomatic disputes.And a large number of church people have been used by me, so we can not refuse; third,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of keeping a low profile, hop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urch university filing after the national self-improvement; fourth, learn from Japan's policy of non-interference in its own church schools.One of its purposes is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s sovereignty ov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80033)
【分类号】:G64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思安;近代以来日本的高校引智与科技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董艳国;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1901-1911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魏峰;日本明治时期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5 刘华英,吴建华;战后日本国家私学观对私立大学的促进[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周谊;;1955~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民;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文化变革述论[J];东南学术;1991年06期

8 傅林;拿来与创新——中日多元文化教育问题的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孟旭;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冬;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10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汪海燕;新中国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欧阳艳;清末民初双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竞红;会通中西 传承创新——三、四十年代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虞小强;日本素质教育研究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忠媛;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玉玲;清末民初女子职业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玉茜;中学语文阅读评价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玉萍;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鸣;;中国大学的出路在哪里?[J];生活教育;2011年13期

2 刘道玉;;中外合作办学需有根本性突破[J];学习月刊;2011年13期

3 陈少国;;中国近代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程海霞;;教会女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就业力强的原因分析——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0期

5 王红岩;;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理念及现实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张磊;;谈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利剑;;从“布道者”到“教育家”——教会大学的角色变化及其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樊慧英;;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黎军;李文健;;百年大学的世纪之交——教会大学兼及新世纪大学的一个比较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高等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王勇;;教会大学的校园空间:一种大学教育理念的体现——以沪江大学百年校园为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杨慧林;;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逸鲁;;从中国教会大学看中国基督教培养爱国爱教人才的理据[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金燕;;圣约翰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9 李罡;;燕京大学教学管理特点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王立诚;;沪江大学与近代商科教育[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明远;1930年代的大学学费[N];南方周末;2003年

2 张丽萍 郭勇;西式大学在中国西部的诞生[N];光明日报;2006年

3 张兴华 刘好光;大学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理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谭金土;回顾东吴大学法学院[N];检察日报;2003年

6 徐慧;你会去国外读“二年制大学”吗[N];北京商报;2007年

7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傅国涌;高校学费岂能不顾国情[N];东方早报;2005年

8 ;英语授课还是汉学授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孙旭红;关注大学生自主创业[N];经济日报;2005年

10 骆剑琴;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几点思考[N];贵州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夏兰;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3 黄启兵;我国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伟良;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7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建国后教会大学的改造与调整[D];山东大学;2011年

2 潘志春;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D];苏州大学;2011年

3 朱新华;建国初期上海教会大学接管与改组研究(1949-1952)[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成;中国教会大学人才培养特点透视[D];南京大学;2011年

5 寇宏达;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农业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邵琴芬;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帅;中国近现代教会大学办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海燕;教会大学与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海飞;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登欣;齐鲁大学立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2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