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质量隐性因素的量化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17:53

  本文选题:计算机实验教学 + 教学质量 ; 参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11期


【摘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和科学的分析,在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的管理水平方面至关重要,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与考评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建设思路与实施方案,加强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影响因素的监控、分析与评价,并简要介绍了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全程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评价与过程管理的实施方法。
[Abstract]:Dynamic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eaching eff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guidance.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accura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thought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strengthens th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hidde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cour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in the whole course of computer experiment teaching.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evaluatio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基金】: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AACSB认证标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兵;当前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问题刍议[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2 殷为民;孙丙耀;蒋晓虹;郑蕾;;高校课程教学评价隐性因素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7年02期

3 吴晓义;;发展性教学监控:课堂管理领域的新探索[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4 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6期

5 赵明仁,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6 周鹏来;;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2期

7 黄新民;董文军;;论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及其保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6期

8 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9 李春晖;张学睦;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3期

10 陈阿梅;秦军伟;呼汉卫;刘正远;;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霄;吴镝;;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2 王淑莲;试论现代教学评价的特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3 王文才;;试论中职机电专业理论课教学评价策略[J];成才之路;2009年36期

4 石丽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5 胡秀珍;构建多层次的学生评价体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陈善劝;;浅谈高职院校“实用语文”课程设计创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7 贾平豪;;论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原则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8年03期

8 梁志星;初晓;曹淼孙;;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9 贾晓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5期

10 汪新;严永新;吴新民;伍光辉;吴国志;陈平;刘天宝;盛敏刚;;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理念及实践——以池州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冬梅;;实施教学双向评价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历重先;;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模式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厉重先;;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4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雪雪;;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课堂管理的研究探析[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6 祝菁;;心理学理论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喻华;;《构建有效的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丽琴;秩序校园[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笃勤;环境适应型评价模型及其在大学英语评价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宝芹;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4 祝群;本真理念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用楼;基于教师发展的中职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周健;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学美术学习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慧娟;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红涛;形成性评价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智华;中等职业学校和谐课堂的构建与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邱细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然与实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海,李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平台的研究[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董会;赵春青;杨广玲;;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9年04期

3 叶辉,程备久,胡文友,江昌俊,方明;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0期

4 王娟;陈寅山;林和;廖元春;;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初探[J];高教论坛;2007年05期

5 李其顺;李建疆;李树刚;;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年01期

6 徐平生;胡桃元;管晓涛;;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中的作用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7 张健;;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年04期

8 曹庆奎,葛允海,魏效玲;高校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9 常河山,郅庭瑾;试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03期

10 王同坤;马爱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鸿;;巧用隐性因素 加强对学生的保护[J];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年12期

2 周琴;充分挖掘隐性因素 用好新教材——听“可能性”感悟新教材[J];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14期

3 文革;备课中的隐性因素与说课的实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晏瑞琴;论体育运动中骨折发生的隐性因素及治疗[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等菊;;个体内隐性因素与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5期

6 ;八方揽萃[J];江西教育;1996年02期

7 温群雄;;重视教师隐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8 赵峗;;面子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恶性沉默的隐性因素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许艳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隐性因素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年09期

10 张帆;;影响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隐性因素[J];人民论坛;2010年14期



本文编号:1737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7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