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理论、实践与实证——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本文选题:大学生 + 社会公德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摘要】:作为社会文明的伦理积淀,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任何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的道德基础。而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人群之中,大学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代表,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分析这一群体社会公德的践行情况,发掘存在其中的缘由,寻找解决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Abstract]:As the ethical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social morality has become the moral basis of any country pursuing modern development.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moral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group representative, especially in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social atmosphere, family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profoundly affect the mor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morality of this group,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for its existence and to find a way to solve it.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建”(项目编号:2011GJJ020)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麻艳丽;;文明、秩序与淡漠——谈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2 辛如彬;;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浅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孙文顺;张长江;;浅谈当代大学生公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4 李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差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年06期
5 周碧蓉;;论新一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的培育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江明颖;;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与优化[J];网络财富;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友国;;搞好高校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涂德祥;黄仁祥;;大学生感恩教育透视及其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卢本琼;;从行为细节入手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J];大学教育;2013年18期
4 沈凡;;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初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年02期
5 佘凌,罗国芬;社会公德的特性与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一点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6 杨凯;;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陈立栋;;大学生公德行为培育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夏菁;;浅谈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杰;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培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蔡俊;大学生德性问题及培养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海英;;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世芬;王岩;;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孟兆怀;;近十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谫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徐晓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健康发展[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葛晨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2005年07期
6 赵琪;陈u!;;关于大学生道德认识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本义;刘益铃;;斧斤以时入山林——浅谈中专校社会公德教育[J];中等林业教育;1998年01期
2 高金才;;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8年16期
3 龚光雄;;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6期
4 付戈玲;;社会公德礼仪:应成为小学生的常识常规——小学生社会公德礼仪详解[J];内蒙古教育;2009年01期
5 唐志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德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9期
6 陈浩望;王宇;;游客陋习与社会公德[J];中华魂;2002年08期
7 刘丽;;培养幼儿社会公德“三法”[J];幼儿教育;2010年08期
8 杨薇;;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9 王晓莉;;从国民公德教育到社会公德教育——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转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6期
10 周继章;;学校抓好社会公德教育之“五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贵阳市大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雷夏菁;;浅谈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红涛;毕丹;;大学生群体盲人与正常人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魏续臻;;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彭学君;李志祥;;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高校学生群体危机决策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胡继红;;学习落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郁朝阳;Hora W.Tjitra;何铨;;在管理模拟情境中不同方面信息的获取处理对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纪托;;中美家庭道德比较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9 苏健;;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蒋聪;;唤醒大学生音乐心理自助意识[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YMG记者 李少鹏 通讯员 刘海军;为大学生群体开展母教培训[N];烟台日报;2010年
2 李斌、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人民日报;2005年
3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席彩云;社会公德教育的题中之意[N];科学导报;2010年
5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四大特性引人忧[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武汉大学 席彩云;以科学方式推进社会公德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宗河;20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产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梁生红;文明进步新气象[N];张掖日报;2009年
9 记者 庄初阳;市政协召开二届六十次主席会议[N];丽水日报;2010年
10 易锋;“蚁族”聚居大城市的背后[N];中国财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海燕;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3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黄国辅;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何影;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晴;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莫诗浦;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建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苏州;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曦;SNS网站对于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6 万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晓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朱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邹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佳;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态度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7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4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