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新论
本文选题:高等学校 + 应用型人才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新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学校需要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明确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内涵及特征。对此,借鉴国(境)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知识的基本要求,采用多维标度分析(MDS)的目标筛选法,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体系";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素的重要性分析,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论与方法论启示。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an urgent need fo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China, and is also a new requir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larg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ed talents, which re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just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o clarify the orientation,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goal. In view of this, us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applied talen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ntry (territory) for reference, the objective screening 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MDS) is adopted. Construct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 system of 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ed tal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target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stakeholders. It has important valu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nlighten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SJGLX251)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荣德;;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与要求[J];人才开发;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伟星;王少辉;鲁蔚锋;;问题式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1期
2 宋丽萍;;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个创新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闫书丽;;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0期
4 张建妮;;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12年01期
5 戴一;张兴法;;企业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广州化工;2011年21期
6 周晓红;;人力资本开发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2期
7 施庆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实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8 余俊;赵惠;忠韩;兵强;;省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0期
9 杨文斌;;国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朱灏;;应用统计创新人才素质培育的内容和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甘俊英;罗兵;;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弓建国;;刍议乌兰察布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3 仇凡;;高职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卢进南;;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2 林金辉;鄢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重在理念和机制[J];人民教育;2010年21期
3 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1期
4 魏小琳;;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3期
5 蒋晓虹;;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九占;;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2 孙超;;差异化战略下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董小英;;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现代交际;2009年06期
4 徐月华;张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20期
5 陈运明;任科宇;;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6 田银萍;邹序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内活动规划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江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刘好月,杨海民;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层次思考[J];教育探索;1999年03期
9 赵长财;高鹏飞;;试论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策[J];教学研究;2000年S1期
10 郭颖;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要求新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红梅;王有志;郭春明;;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钱朝阳;蒲玲;金宇清;樊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系统思考[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9 卢爱工;李晴;盂祥麒;王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兴洲;应伟丽;蒋薏;;高职教育中考核方式的改革[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卫国邋通讯员 朱强;歩城镇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N];济宁日报;2008年
2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亚非;坚持电子信息专业特色 丰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阶段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中英合作“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课题组成员 吕红 辜川毅;中职升高职,在课程上脱节[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展涛;担承社会责任 培育民族中坚[N];光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潘秀慧;培养高科技人才 护航新农村建设[N];温州日报;2006年
7 郭桂英;文化产业需要人文教育的支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王勇进;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N];解放军报;2002年
9 张慧 王小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李永莉;永仁县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N];楚雄日报(汉);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华;当代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志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慧颖;紫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学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志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07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0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