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重塑社会道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3 12:05

  本文选题:大学生 + 主体性道德人格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步伐,社会道德底线屡遭冲击,甚至出现道德被抽空的局面。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道德观,面对社会道德的混乱与破坏,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比较上的主体优势与资源优势,能够对社会道德的重塑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与影响。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morality lags far behind the pac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ubjective moral personality is a moral concept of modern civilized society. In the face of the confusion and destruction of social morality, the subjective moral person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subject and resources. It can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and influence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morality.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处;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A880117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蒙冰峰;廉永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应然转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顾宏松;刍议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潘明芸;;从德育的人文关怀角度谈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建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马勤学;;论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时效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6 张巧霞;姜丹;;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缺失与回归[J];成才之路;2010年13期

7 颜茵;新时代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策略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8 屈陆;;试论学校德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合道德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9 袁洁;;试论德育活动类型及其功能的发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10 刘春花;主体性:当代教育的人文关怀[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龙建成;强建周;;信息化校园与大学德育的超越[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6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袁晓妹;人性自由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9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艳;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铮;高校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葛桥;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江南大学;2010年

8 程修云;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培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艾;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孙琦;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应军;;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2 张雷;;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J];青春岁月;2010年07期

3 姚剑文;潘晓珍;;网络化交往对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关于“网络化交往与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颖;;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5期

5 吕烁;;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4期

6 李丰春;;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2期

7 魏景荣;;大众传媒视阈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4期

8 郝雪;宋树奇;孙双霞;;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9 赵波;;网络伦理与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黎军;陈冬梅;;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及对策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云;论互联网中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凤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对职业选择态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信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莹莹;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的重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宋茜;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及重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3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38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