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本文选题:志愿者服务 + 就业能力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者服务,为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了载体。参加志愿者服务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完善。
[Abstract]: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 promote their own employability. The volunteer service in the spirit of "dedication, fraternity, mutual assistance and progress" provides a carrier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ut into social practice and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service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perf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志愿者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编号:DIA0902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霞;崔映芬;;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陶倩;卓凯;裔仕佳;;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丁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5期
5 刘洁;张f^;;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ASK模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6 叶云霞;张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视野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7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魏冬捷;刘新跃;;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青山;;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万茗;;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孟良;杨安中;余海兵;;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农学类大学生就业能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7 陈力蔚;;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才智;2011年07期
8 曾琰;;志愿服务:回归德行的社会调试的功能[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9 肖贻杰;;加强顶岗实习,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杨雪;王雅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开发过程绩效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周培明;胡芳;;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对订单培养模式的调查[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璇;张智敏;;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结构初探及现状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晓;堵俊;王德明;顾菊平;羌予践;;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析[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翟玉龙;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达轩;论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建设和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智学;从边缘到中心: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裕豪;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德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翠红;河北省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晓南;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峰;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洪余;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尔泉;袁朝武;张群力;;打造大学生就业力途径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于杰;;应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J];中国人才;2006年01期
3 梁英;;新形势下北京地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J];大众科技;2006年01期
4 穆林;;关于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6期
5 魏冰;刘金毫;;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6年07期
6 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2005年02期
7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8 陶爱祥;大学生就业力培养途径探讨[J];商业时代;2005年05期
9 李华锋;郑海霞;;数据挖掘与信息教学改革研究——在校大学生就业自信度的调查分析[J];太原科技;2007年07期
10 王沛,康廷虎;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敏;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艳;;加强高职高专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5年04期
2 林源;;实施案例教学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4期
3 杨永芳;牛爱红;;培养大学生系统思维智慧就业能力[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1期
4 何雪芬;;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探析[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2期
5 刁文彬;刘文文;;论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伍满桂;吴道友;文晓凤;;就业能力、求职强度与就业绩效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7 张伟;郑东;;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民就业能力问题探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0期
8 马小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年11期
9 熊淑玲;;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剖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汪士华;郑本军;宣丰敏;;关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和平;;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彦广;;浅谈提高技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3 王自华;;浅谈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4 罗峥;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测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季志;;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比较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学峰;;谈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商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明礼;乔志宏;;中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适应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敬武;徐秋梅;;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高慧云;;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宋义林;高树枚;陈刚;;强化研究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2 记者 罗霞;我省启动应届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N];云南日报;2009年
3 姜智 贵鹏;提升就业能力 拓宽致富门路[N];长白山日报;2009年
4 吕洁 董会霞;开展新政策宣传 提高再就业能力[N];金昌日报;2006年
5 记者 朱兴忠;甘州着力提高劳务人员就业能力[N];张掖日报;2006年
6 杨广斌 季帅;扬州多措并举提高职校学生就业能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蒙丽;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N];广东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姜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重在提高就业能力[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王东;燕大资助贫困生提高其就业能力[N];秦皇岛日报;2009年
10 张喻杰 记者 王同文;今年计划实现城镇就业14万人[N];大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恩立;我国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城市化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翟玉龙;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杨凡;员工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郭文臣;知识型员工可就业能力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孝国;企业孵化器竞争力及其持续创造就业能力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郭志刚;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夏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翠红;河北省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袁建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邵宏润;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美国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伟钧;广西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冯悦;澳大利亚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航;日本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翡翡;大学生培养机制、就业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7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4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