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8 19:25

  本文选题:陕甘宁边区 + 高等教育 ; 参考:《延安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段独特的历史,在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就。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的办学采用实用主义的理论指导,在各个不同时期灵活办学,使陕甘宁边区这一文化的荒漠成为中国革命人才的摇篮。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萌芽发展期和走向成熟时期,相应地,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也可以分为两个对应的时期,前期为抗战,后期为建国。办学思想具体说来可以分为办学目的和办学思路,办学思路又可以具体化为如何招生、如何取得师资力量、课程与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本研究力图通过对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出陕甘宁边区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发展的规律,,以求对当代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有所启示。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is a unique histo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extremely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overcome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made unimaginable achievements.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hensi-G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is run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agmatism, which makes the cultural desert of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the cradle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talent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the period of budding development and the period towards maturity. Accordingly, the thought of running a school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two corresponding periods: the early stage i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latter is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e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purpose and train of thought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running a school can be translated into how to recruit students, how to obtain teachers, the course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nd so on. 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this study tries to sum up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running a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hensi-K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contemporary thought of running a school of higher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义程,匡胜;试论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J];吉安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2 ;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60周年[J];中华魂;1997年01期

3 高娜;;陕甘宁边区的吴满有运动及其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高尚斌;;谢老和李丹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5 崔华华,罗行东;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对陕甘宁边区的杰出贡献[J];人文杂志;1993年04期

6 陈群哲;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公营工业[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7期

7 黄正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J];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8 刘文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原因初探[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维远;;浅谈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花海洋;沙宁;;《讲话》前后的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扬;;中外记者参观团眼中的陕甘宁边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武娟;;浅谈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梁星亮;宋炜;;中W 共u#炶在延安fB期局部W髡衖私ê蛫缟鏶的[鎺和}摎W[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程朝云;;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奔赴陕甘宁边区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9 黄河清;;陕甘宁边区民办小学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下)[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连印;做好修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杨圣泉;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N];重庆商报;2005年

4 胡正平;庆阳赋[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涌;市场沟风云录:“总后方”陕甘宁的再突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待续)[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蒋安杰 杨傲多;借鉴陕甘宁边区经验创建刑事和解制度[N];法制日报;2007年

9 记者 洋夏 通讯员 惠兴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修复竣工典礼在延安举行[N];西部法制报;2006年

10 记者 刘西英;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延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欧阳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5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9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对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4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7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耿磊;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李秀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刑法建设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梁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62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62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