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师范生TPACK知识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4 15:56

  本文选题:师范生(职前教师) +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 ; 参考:《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师范生受国家公费政策支持,要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岗位的工作。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使他们面临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未来教学中的挑战。TPACK知识理论框架在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本研究利用新加坡Chai,Koh,Tsai,Tan(2011)开发的TPACK量表,对我国463位大学免费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其他研究中职前教师的水平相比,我国免费师范生TPACK知识处于较低水平。师范生TPACK知识水平受到年级和年龄影响,但在性别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二维整合知识(TCK和TPK)和单一维度知识(CK,TK和PK)均对TPACK水平存在显著贡献。教师教育机构对师范生提供ICT课程时,应考虑到如何通过加强这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信心。
[Abstract]:Teachers are supported by the state's public fee policy and are engag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ost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m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future teaching. The framework of.TPACK knowledge theory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 service teachers. This study uses Singapore's Chai, Koh, and Tsai, The TPACK scale developed by Tan (2011) is a survey of 463 college students free of charg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other pre vocational teachers, the TPACK knowledge of free norma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at a lower level. The TPACK knowledge level of normal students is influenced by grade and ag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CK and TPK and single dimension knowledge (CK, TK and PK) ha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PACK level. When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vide ICT courses for normal students, we should consider how to promote the confidence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se basic knowledg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项目(ECA080289)成果之一
【分类号】:G65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文波,刘电芝;高新技术专业大学生学习状况、发展目标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焦建利;钟洪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1期

3 黄冬明;高莉娜;王海燕;;高中教师TPACK现状调查与分析——来自N市的报告[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陆;司治国;赵晓亮;许珂;;电子交互设备的教学应用层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2 张利桃;;TPACK整合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以“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张文宇;李岩;;基于学习活动类型的教师TPACK培养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4 王红艳;胡卫平;;师范生TPACK及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5 张育桂;王西梅;张育芳;;TPACK视野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问题与对策——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学理论;2011年33期

6 周建新;;关于计算机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7 刘景宜;;TPACK视阈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4期

8 张宝辉;张静;;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视点——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凯勒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9 王剑程;杨荣明;吴自爱;;TPACK框架下《企业运营管理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与应用创新[J];经济师;2014年04期

10 吕文超;;陕西地区中学教师TPACK现状调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智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詹艺;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霞;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育桂;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5 李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春丽;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康红玉;TCK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利;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汪翠翠;电子双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忠;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课程多元“学与教”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视阈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孙名符;李保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3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杨一平;学习模式与理工科女大学生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1期

6 卜卫,刘小红;新闻记者、计算机与性别差异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3期

7 罗萍,苏娜;武汉地区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与就业意愿的相关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1期

8 郑新蓉;男女大学生学术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2期

9 钱焕琦;从女大学生不乐意做女性谈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及其矫正[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10 李美凤;李艺;;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息技术将步入中小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2 余胜泉 ,马宁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J];语文建设;2002年11期

3 宗明魁,任向民,谷汇川;信息技术在新世纪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4 王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室的安全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年09期

5 邓云;谈浅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广西教育;2003年26期

6 石德芝 ,韩慧;再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山东教育;2003年Z4期

7 华丕长;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8 裴纯礼;FTP文件传送服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上)[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1期

9 刘南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剑平,李慧桂;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修立;;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4 吴立新;朱旺喜;张瑞新;;数字矿山与中国矿山未来发展[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琳;;信息技术与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7 徐业飞;;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程浩军;李欣;;论信息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9 曾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杨丽;;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广智;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N];黄南报;2009年

2 严明;信息技术为矿业插翅[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东平明湖中学 赵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0年

4 张安;科技托起东北工业的未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王耀光;信息技术物流业的根本[N];国际商报;2000年

6 方军;一场伟大的争吵:IT不再重要?[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著名专家纵论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王淼;科技创造价值[N];中国邮政报;2007年

9 记者  魏雅婷;个人金融业务信息技术大有用武之地[N];金融时报;2006年

10 熊建 任成琦;信息技术:助推中西部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小雅;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盛晏;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阳昆;信息技术与政务流程再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曾永卫;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向阳;我国物流配送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张立文;铁路货车段修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张锡亮;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方法探讨[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耿甜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贵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模式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88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88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