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分析
本文选题:微博 + 大学生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直接相关,工作的成效还将间接反映到这一群体今后生活和工作实际中,并对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时代的要求下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传统的和新兴的平台或媒介,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鉴于此,本文选取了微博这一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微博的教育功能和对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最后通过不同的侧面给出了微博载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途径。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ffect of the work will be in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actual life and work of this group in the future. And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make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platforms or media, and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selects Weibo as a carri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Weibo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the direction and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arrier of Weibo.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勋兵;;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王菲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面对微博[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2期
4 安仲森;;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缠菁;门薇薇;;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3期
6 崔婧;朱蕾;;以微博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教育力量[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7 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11期
8 王荃;;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红;朱静;;合肥地区大学生媒介认知和媒介参与状况调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袁宏刚;;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杜忠锋;;对我国大学生优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今传媒;2006年08期
4 陆晔;;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J];今传媒;2008年02期
5 闫培培;;浅析微博的媒体话语权构建方式[J];今传媒;2011年09期
6 杨青山;;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J];才智;2009年32期
7 周少余;周烁;;大学生网络舆论现状调查及引导策略[J];成功(教育);2011年23期
8 于媚;;媒介对受众社会影响分析[J];传媒观察;2009年09期
9 李伊醒;吴越;平乐川;张沭宁;王德勋;;微博对90后大学生网络参与的影响及其治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0期
10 朱黎丽;;加强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与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郭中实;周葆华;陆晔;;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一个理论关系模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李永健;李萍;;“博客”建构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马希平;;从媒介素养的提升到构建音乐基础学科的课件平台[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樊亚平;马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媒介素养之现状与问题——以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7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杨;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沈文锋;城市文化与城市电视台[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文;论媒介素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晓霞;信息时代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子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彩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小莹;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毛慧;大陆少儿网站与城市儿童使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昕言;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文莹;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洋;网络传播的审美价值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年10期
2 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年10期
3 许天颖;;中国微博能走多远[J];传媒观察;2010年03期
4 马利;;微博:组工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党建研究;2010年12期
5 张荣;;论网络生态文明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6 安仲森;试论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7 张新慧;;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赵迎欢;吴峰;刘莉;董晓丽;董琳琳;;“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10 李德全;;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琳;;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2 邓小玲;秦自强;柴续续;周永正;;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1年21期
3 陈姗姗;赵建明;;浅议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2011年22期
4 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3期
5 傅强;;论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6 王舜;;浅析微博(MicroBlog)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才智;2011年18期
7 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9期
8 黄丹琳;;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范芸芸;毕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围上一条温暖“围脖”——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资讯;2010年21期
10 于阳;;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J];新闻世界;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贵阳市大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学君;李志祥;;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高校学生群体危机决策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魏红英;;我国大学生群体失业预警机制浅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韩德华;魏红英;;我国大学生群体失业预警机制浅析[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冯宁;;农村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吕晨飞;;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8 王学峰;;谈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胜;;广东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梁丽娟;;和谐人格视野下的大学生情商教育创新机制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YMG记者 李少鹏 通讯员 刘海军;为大学生群体开展母教培训[N];烟台日报;2010年
2 李斌、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人民日报;2005年
3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四大特性引人忧[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闫盛霆 张希栋 杨永刚;淄川区生源高校毕业生九成就业[N];淄博日报;2010年
6 特派记者 黄晓华;保障和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N];海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雅玲;设置基金鼓励青年创业[N];珠海特区报;2009年
8 欧恩懿;“最牛”来自于简朴[N];辽宁日报;2010年
9 华东师大亚欧研究中心研究员 余南平;阻却大学生滑向“幻灭的一代”[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徐春林;特许展开辟大学生创业新路径[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海燕;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3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黄国辅;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晴;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莫诗浦;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建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苏州;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曦;SNS网站对于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6 朱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张亚楠;长春地区大学生地域刻板印象与择业意向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卫芹;大学生管理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5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3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