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议会: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保障与借鉴——以德国大学为例的分析
本文选题:学术评议会 + 德国 ; 参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摘要】:学术评议会是发达国家大学治理结构中体现和保障学术权力最为重要的组织机构,发达国家普遍通过立法明确了大学学术评议会的法律地位、人员构成和职责范围,以保障学术权力的全面履行。德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在西方大学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笔者重点分析了德国联邦与州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柏林工业大学的案例考察学术评议会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的大学学术委员会制度,保障学术权力全面落实的若干借鉴。
[Abstract]:The Academic Council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zation which embodies and guarantees the academic power in the university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legal status,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scope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Council are clearly defined b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n Germany has developed in the western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German Federation and the state, and examines the running status of the Academic Review Council through the cas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ference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committe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ensur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ademic power.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治理结构中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的定位与协调:基于中外案例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9YJA880123)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卉;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甘永涛;;大学评议会的缘起:历史理性、合法性与认同基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张新科;;蔡元培与马君武借鉴德国大学理念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4 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吴锦旗;;民主与自治的典范:民国大学中的教授治校制度——从北京大学到清华大学的历史考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1期
6 甘永涛;单中惠;;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7 马陆亭;;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后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玲燕;;从洪堡的大学理念看当代德国大学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陈伟;;“编外讲师”——德国学术职业生涯的独特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秦琳;;洪堡模式的今日与研究型大学的明天——从《2010洪堡备忘录》之辩看德国大学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4 应星;;学术自由的内外限度及其历史演变——从《系科之争》到《韦伯论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5 陈洪捷;;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何淑通;;从优秀到匹配:浅谈权变理论对我国大学领导者选任工作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7 解秋菊;;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8 李林;狄明明;;学术自由新探——从19世纪德国大学中探究学生的学术自由[J];成功(教育);2011年02期
9 向燕;;从德国古典大学观论我国学术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10 熊华军;;论康德的大学教学思想[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金鑫;我国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辉;美、德、日三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吕瑞;美国早期州立大学简论(独立战争前后至1910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丽娜;自由的大学[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春玲;论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泛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双悦;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视域下的大学自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甘宓;美国公立大学学术评议会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忍;现代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鄂德礼;教授治学问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项伟央;高校跨学科组织中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益夫,刘希宋;高等学校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2 郭卉;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张斌贤;关于大学史研究的基本构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张君辉;;论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教授治学”[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5 陈文博;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软环境[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伟;略论蔡元培与马君武——纪念马君武诞辰一百二十周年[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查更欣;;浅议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7期
8 马陆亭,李晓红 ,刘伯权;德国高等教育的制度特点[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9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的全面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新科;世界近代史上高等工程教育与军事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哈军工”创建动因、办学与内部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波;;讲座制及其对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0年36期
2 刘闻亮;;德国留学近期走势[J];成才与就业;2003年09期
3 张述文;德国大学对气象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04期
4 袁国华,陈新艳;德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架构[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5 黄福涛;90年代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课程改革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6 陆兴发,额尔顿巴根;德国高等教育自治制度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唐胜景;;对慕尼黑工业大学及德国高等教育的一点认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蒋培红;张朝然;;德国高校的学位制度改革述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5期
9 ;德国,2007留学与名企[J];留学生;2007年03期
10 张超;谢佳;;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的文化比较[J];文学教育(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向光;;建立促进博物馆发展的组织体制[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2 张筱茜;;我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与协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志宪;周心权;;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事故调查组织体制[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国;;县域政府组织体制及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探讨——“南平机制”及其启示[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进安;;浅议遏制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制约的对策思路[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泽意;;论有限型学术权力与服务型行政权力[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进安;;试论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影响与制约[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卉;;论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秦惠民;;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制衡与协调——对我国大学权力现象的解析[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10 胥辉;姚孟春;;从大学的组织特征看学术权力张扬的现实价值[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张斌贤 李子江;大学如何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志仁;寻求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与平衡[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全国人大代表 民革党员 沙振权;高校“去行政化”先去“官本位”[N];团结报;2010年
4 ;学术道德的自律与学术权力的他律[N];文汇报;2006年
5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朱四倍;科学家“想当官”,责任在谁?[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冬梅 实习生 冯映宇;学术与行政并非简单分离[N];组织人事报;2009年
7 曹 林;“官员院士”的约束责任应由“官”方承担[N];中国商报;2005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复兴;权力整合: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方耀楣 张瑞平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去行政化:重构大学内部治理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常梦飞;仅靠“呼吁”治不了院士道德失范[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军;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总体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汤萱;基于治理视角的中国公立高校权力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肖静;基于组织效率的大学权力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成;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郭广珍;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模式与激励[D];辽宁大学;2007年
7 王立峰;高校法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晓梅;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义珊;学术权力主导: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未来走向[D];河南大学;2004年
2 董薇薇;治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权力互动模式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3 冯玉萍;关于学院制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理论探讨[D];中南大学;2004年
4 刘兴凤;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林波;我国大学学术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彭桂敏;以学术权力为主导推进大学校属学院管理实体化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印建兵;高校核心竞争力背景下的学术权力[D];河海大学;2006年
8 周文娟;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圆圆;我国高校二元权力失衡与学术权力提升途径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春梅;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组织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41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4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