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探究
本文选题:中国精神 + 大学生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7期
【摘要】: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受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思维意识非常活跃的一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切实加强中国精神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系统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载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系统加强中国精神教育,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群体的自觉行为指向和精神追求。
[Abstract]:The Chinese spirit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force to promote the succes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socialist ideology. As the constructor and successo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have a very active thinking consciousnes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m to strengthen the spiritual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 the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e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al methods,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main chann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ystematically strengthen the spiritu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Turn it into the conscious behavior direction and spiritual pursuit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DLBEC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张吉明;;论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李未;;突出特色 鼓励创新 培养拔尖人才——理工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王琦;;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5 任丽;李建华;;兵团军垦文化在和谐边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6 田小莉;;试述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冯皓;冯宜萍;;试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云南省教育发展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8 李福顺;董新强;;中国阶层哲学研究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9 唐玲;陈君锋;;论如何推进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郭婷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机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俊宇;;高等学校“推优”工作探析[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倪宏志;;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焕申;;与时俱进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蔡应妹;;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育泉;;评有关汉字的一个口号[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7 张美萍;;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权观[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8 钟立秋;;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9 邱丽琴;周寅;;浅谈邓小平与小康社会思想[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中)[C];2011年
10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晏淼;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尕锋盘山;中国共产党典型宣传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赓;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弘扬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徐家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先进文化传播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肖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党群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强;外资企业政府管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凌;江泽民武警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国超;党建工作网络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义良;;大学精神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2期
2 薛秀娟;精神教育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3 王铁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的精神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李倩;;“精神教育”论[J];文教资料;2010年34期
5 刘振亚;;高校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年06期
6 张志臣;;主体性精神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敏;;对加强贫困大学生精神教育的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晓洪,熊利明;论高等教育的超越[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庞桂美;精神教育:价值重建中高等教育的使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戴旭光;坚持用白求恩精神教育青年学生[J];求是;2005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再生;;高校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2 姚志军;周红松;;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的思考——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例[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3 朱大章;江鸿波;;基于高校学生德育的大学校史教育体系建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4 钱晓光;;对高校创新教育任务主体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潘先银;曹建军;;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6 陈俊良;;注重人文关怀 培养人文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立新;对大学生进行节俭意识教育十分必要[N];人民日报;2007年
2 乔学光 王建利 刘予东;坚持改革创新 培养优秀石油人才[N];光明日报;2007年
3 石河子大学党委;为边疆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蒲芝权;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贵州日报;2006年
5 杨培广;抓好“八荣八耻”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N];承德日报;2006年
6 ;突出重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统筹协调加快全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N];陕西日报;2005年
7 延安大学党委书记 刘建德;延安大学与共和国脉搏一起跳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把一粒粒优秀种子播撒在基层[N];光明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刘积舜 本报记者 王建高;以祖国需要为“坐标”[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李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韶华;“90后”大学生敬业精神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涂海英;闽西红土地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真;当代大学生纪律精神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杨艳;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梁士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曾爱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及其课程整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张璐;高校分层次创业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8 余钟;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敏;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姜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8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6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