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博弈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公平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的竞争逐渐从军事对抗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竞争转变,具体到教育领域,公平的竞争对象也从传统意义上特权转换为效率。一个没有效率的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的人才,而一个没有公平可言的教育制度必然会遭到社会民众的反对,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文章从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博弈入手,分析了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Abstract]:With the human society entering into modern times, the competition of nation-state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military confrontation to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with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fair competition object has also changed from privilege to efficiency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It is difficult for an inefficient education system to produce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an education system without fairness is bound to be opposed by the public,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game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gent affairs of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宇平,占盛丽;从公平视角看公立高校收费——成本回收理论在中国内地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纪潮;;荆襄流民的附籍问题[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爱东;王慧;周亮;;制度伦理视角下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小锡;;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陈姣姣;;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尹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4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庄逸云;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鲁智勇;政府干预经济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林;教育伦理规范形式合理性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3年01期
2 王本陆;教育伦理哲学刍议[J];高教探索;2002年04期
3 田海平;论中国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J];河北学刊;2000年04期
4 刘道玉;民办教育要率先实行产业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朱林;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育公正[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肖利宏;论我国民办教育、公办教育发展的非公平[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7 彭湃;教育伦理学若干基本问题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8 糜海波;教育良心的道德价值及形成机制新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1期
9 胡冰;;从中国传统诚信构建基础谈当代社会诚信的问题[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5期
10 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玉芳;江立成;;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2期
2 邓成英;;构建老百姓乐于投资的高等教育[J];前沿;2007年10期
3 宋鹏云;;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与高等教育公平[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4 何明清;论“全面小康”与“高等教育公平”——兼谈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5 徐静辉;;为了公平的责任——加拿大大学生资助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黄艳霞;;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框架简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彼得·赫尔肖克;冯李];;高等教育、全球化以及多样化的矛盾性[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杜惠敏;汪玉涛;裴红娟;;新疆高等教育公平缺失及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7期
9 郑雨欣;;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对策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6期
10 李志强;;澳大利亚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秋白;;高等教育总供求矛盾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及其宏观管理[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杨渝钦;;公共财政理论与城市高等教育[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3 ;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小梅;;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10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回顾与总结[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伟江;;重视系统化研究 确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科学理念——以高等教育系统化特性为视角[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义遒;;志存高远 行始足下——写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满十年之际[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伟江;;高度、思维、境界和视野——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有感[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晋峰;;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举办十年有感[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周远清;;从“理论要点”到“高教强国”,再到“思想体系”[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吴立保;;做强省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视角[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曲秉春 金喜在;择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4 北师大珠海分校“珠海高等教育改革特别试验区”课题组 于风政;在珠海设高教特别试验区谋广东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孟丽娟;高等教育:我们拿什么和欧美PK[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轲真 冯庆 刘秋伟;澳门与横琴校园将由隧道连接[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河套地区将主要发展高等教育[N];深圳商报;2010年
8 记者 罗霞;我省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多领域拓展[N];云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飞猛进[N];江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丁光清;蔡敬民: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N];安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权;制度安排中的公平与正义: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7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9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8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6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