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发布时间:2018-06-28 21:12

  本文选题:中国语言文学 + 教学改革 ; 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概论"、"通史"的教学,而不重视经典原著(理论作品、语言学作品、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经典原著的阅读与教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回归经典文本的教与学。这样则能摆脱目前的教学困境,使教师愿意讲,学生喜欢学,既可拓展教师的研究视域,亦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嚼出"原典"的滋味来。经典常常是意识形态的凝结,"回归经典"为旨趣的教学改革,就不能不从我们今天时代的需要出发,对经典进行必要的选择。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oblem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s to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and "General History", but not to the reading and teaching of classical works (theoretical works, linguistic works, literary works), especially the original works of ancient classics.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to return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lassical texts. In this way,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get rid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predicament and make teachers willing to say that students like learning, which can not only expand the horizon of teachers' research, but also broaden their learning horizons,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ly learn and chew out the taste of "the original Code". The classic is often the condensation of ideolog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turning to the classic" as its purport cannot but proceed from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make a necessary choice of the classic.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G6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彭予;悲惨的一代,痛苦的缪斯——美国自白派诗歌现象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吴质富;有关“人性”与“共同人性”的几个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魏国英;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晔;徜徉在大自然中的人——谈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与华兹华斯自然诗[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6 郑元景,余章宝;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白寿彝;殷周传说和记录中的氏族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03期

8 郑忆石;“一元决定”与“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胡存之;文化合理性的追寻与批判[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10 刘雨;;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文学的精神还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3 马传兵;经济全球化与无形资本扩张[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薄贵利;中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7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8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9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10 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覃江;安般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肖妤;论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4 白正府;教育选择风险及其规避[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春波;王国维“境界”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杜军;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4年

7 李芳;诗意的栖居——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8 胡成建;关联交易中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欣;论可持续科技创新[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英;往事如风[D];西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强学风建设 认真进行教学改革[J];煤炭经济研究;1986年02期

2 方惠坚;袁德宁;;明确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03期

3 陈又遵;;民法教学改革要面向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08期

4 钟景惠;李跃雷;;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尝试[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年04期

5 司玉琢;高校综合改革必须突出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主旋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6 胡坚;吴业春;;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高教探索;1993年02期

7 韩伟琴,王玉静;教学改革的新举措──说课简介[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陈步云;把握教学改革契机 培养跨世纪的人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2期

9 杨开乔;以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努力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6期

10 王爱丰;李丹;徐茜;马燕;;关于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立新;杨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初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苟晓凡;;从“失败学”到教学改革之启示[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崔海亭;郭彦书;王振辉;;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福裕;王向东;徐强;陈向东;;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雯雯;张小岗;;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军武;;关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耿静;;新世纪高校教学改革前瞻[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康勇;;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认识[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9 葛兴;罗劏;郑燕英;杨柳;刘京萍;苑嗣纯;蔡红;;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10 孙铁成;林景波;李凤阁;刘群;杨华;吕瑞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建实验教学新模式[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江教处;江苏理工大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N];光明日报;2000年

2 铁宝;“2+1”的育人模式[N];中国建设报;2005年

3 李 磊 宋丹宁;院长谋划中药教学改革[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教学改革促质量提高[N];科技日报;2002年

5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莫小新 陈璐;教学改革需要更宽松的社会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安康经贸管理学院 谌基财;抓教研力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N];安康日报;2007年

7 刘玉;辽宁高校对口帮扶县职教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孙雷邋本报记者 毕玉才 苗家生;雏雁高飞[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张大勇 张海华;合作师专安排部署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孙维义;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祥培;女子大学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黄玉;《标准》引导下的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梦;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志华;论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勇;适应与超越: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李建中;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潘军;湖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延芳;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元英;PBL网上辅导与答疑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贾俊菊;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2079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79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