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兼论对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形成的作用和启示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are the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ateriality and spirituality, individual labor dedication and individual enjoyment, and individual happiness and social happiness. All of these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youth's concept of happines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youth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the thought of "four unifications" of Marxist concept of happiness, this paper makes a positive demonstra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Marxist concept of happiness to the 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s view of happiness. Some viewpoints in this paper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modern youth's concept of happines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春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述评[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雪松;现代社会幸福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岳丽岫;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立;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发展的战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俐;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樊泽民;;高校“80后”青年教师群体师德特征管窥——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05期
2 邓洪波;王建林;;浅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路径[J];大家;2011年14期
3 喻问琼;;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4 袁贵礼;;解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丽璇;王同奇;;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科学引导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Z1期
6 钱璇;马素伟;;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3期
7 方丹敏;;浅谈媒体如何引导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转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8 王文;杨宏伟;李惠超;;大学校园弘扬先进网络文化的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王新清;大学生要做文明的引领者和倡导人[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记者 梁东麒 通讯员 团宣;今年全市拟新建144个见习基地[N];中山日报;2010年
3 青年;党员毕业生成为“香饽饽”[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贾峰;梦想在路上[N];青岛日报;2011年
5 记者 孟志远;我省新增812个见习基地[N];发展导报;2009年
6 记者 杨杰;新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成立[N];新疆日报(汉);2008年
7 记者 黄芍 通讯员 吴芳;团市委多项举措助大学生创业[N];钦州日报;2009年
8 西南政法大学 张北坪;重视新闻舆论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蒸蒸;省新世纪人才学院台州分院成立[N];台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巴茜;青年见习岗位首次实行“带薪实习”[N];鞍山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姝;论青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教育引导[D];西南大学;2006年
2 卢立凯;当代青年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亚娟;校园青年亚文化“大话”倾向对德育功能的消解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马娟娟;大学生“异构文化”(反文化)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保平;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许欢;大学生IT类报刊阅读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姜美鹤;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税伟;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龚小平;当代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及其教育对策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白树亮;关于大学生音乐接触行为的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1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3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