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China must rely 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high spe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puts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tandards of foreig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rganizations and widely listening to the opinion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ianjin University has drawn up the training goals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refined the training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deepened the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o jointly build a system of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goal, training standard and teaching reform plan of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in Tianjin University, as well as how to realize some training standard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o train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教务处;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华健;;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叶杰;罗云;;检讨与回归:我国高水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确认[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曹学友;朱江;高大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1期
4 马志鹏;王春霞;;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5 黄丽燕;;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法晓艳;季晓辉;;欧美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对完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7 梁仲勋;;关于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8 刘丽娟;;当前普通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巩丽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亟待变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4期
10 牛强;;关于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革设想[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马士英;穆大庆;;关于本科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严壮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内外本科教学计划比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梁光胜;;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研究[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5 陈怀琛;;大学理工科要把“科学计算能力”当作一个重要培养目标[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木全;;这是事业的呼唤——福安师范学陶师陶改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魏郭辉;;浙大西迁对贵州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启示——兼论竺可桢办学思想的重要价值[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谢水芬;;陶行知对师范教育理论的贡献[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9 翁绳凤;;从师专的培养目标和师专学生的思想实际看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重要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10 石幼生;赖英旭;;开放实验教学突出专业特色[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今;要面向未来确定培养目标[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曹继军;适应社会需要 完善培养目标[N];光明日报;2000年
3 清华大学 钱逊;小议培养目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记者 顾晓萍;把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N];石家庄日报;2005年
5 ;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6 长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郝坚;整合资源 优化环境[N];吉林日报;2005年
7 林洪;“考研热”并未降温[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蒋凯;知识精英与道德楷模,二者可否兼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贺同华 范悦 记者 于文江;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法院成为学生实践“课堂”[N];吉林日报;2004年
10 杨德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秀娜;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运京;论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培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何梅;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延军;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王彦;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对策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冯涛;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倪玉兴;基础教育新课改下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新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珏;关于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詹星;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3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4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