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模式、机制、文化
[Abstract]: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olic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bout how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institutional factor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odel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at the regional policy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e.
【作者单位】: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蔚兰;杨德云;;高等教育与广西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式选择[J];市场论坛;2009年09期
2 马廷奇;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抉择和动力机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张曼平;;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与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周伟;刘丽君;;试办有专业特色的高等人文素质教育学校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李燕;;俄罗斯高校学生事务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1年05期
6 方祯云,赵郁松;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重庆大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7 杨小晶;;构建高校内部合理的管理模式[J];考试周刊;2008年41期
8 袁圣军;试论高校联合办学[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单艺斌;大连大学女子学院未来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贾伟;对改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杨春秋;许洁;;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认知与建构[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郑一淳;;依附于本科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初析[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王文举;;对基础教育改革现状背景下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构思[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汪启思;;打造学生工作新平台,架设师生互动新时空——基于辅导员个人工作网页建设的新探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9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娜;杨文豫;;高校扩大招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2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3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彦通;规模 质量 结构 效益 如何协调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本报记者 温红彦;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吴鹏;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猛[N];黄冈日报;2006年
10 陈晖;高等教育发展的“台州速度”[N];台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4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张希胜;大学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10 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步军;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发龙;英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印建兵;高校核心竞争力背景下的学术权力[D];河海大学;2006年
4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谭斌;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蔡继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8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9 郭欣欣;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0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7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