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教师体质亚健康状况检测及致因分析
[Abstract]:The problem of sub-health is a key problem which puzzles th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ientific diagnosis and cause analysis of sub-health condition are the basic prerequisit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ub-health.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 blood drop test,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physical sub-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teach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ll kinds of sub-health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incidence of sub-health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incidence of sub-health in wome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en, and the major in science is higher The distribution of sub-health of college teachers in terms of age and professional title is inversely U-shaped. 2 Sub-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teach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mainly occurs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 blood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nd sports system. The subhealth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was characterized by irregular crystallization of cholesterol, lipid plaque,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 blood system, intestinal toxin (black crystal) in digestive system; The sub-health of exercise system (osteoarthritis) is osteoarthritis. 3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sub-health of college teach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are: life habit factor, diet habit factor, physical exercise condition factor and work environment facto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sub-health.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基金】:辽宁省2009年科技计划支撑项目《高校教师群体亚健康状态诊断及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开发》(课题编号:2009225009)
【分类号】:G645.1;G804.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秀珍;王利森;洪峰;荣湘江;;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人群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2 高锦梅;邬兆迪;郑成爱;;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司琦;杨新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7年06期
4 寇建民,苏静,王崇喜;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及预防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5 曾昭耆;预防心血管病应从儿童期开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2期
6 王玲;针灸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菁;周志辉;冷波;;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夏燕波;赵英俊;;运动能力遗传与选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永峰;;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许波;;对女性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价值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5 孙革,潮芳;无氧训练过程中的乳酸监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毛竹;;基于Web的《运动解剖学》课件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何青;;大学生长跑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吴琳;多媒体课件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董大伟;超负荷训练恢复在体操训练中的能动作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高永琴;;安徽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长跑运动抽样调查与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光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新颖;种焕朝;田麦久;汪鸿;赵焕彬;郝选明;王培勇;邓树勋;黄力平;;体能系统的概念形成四维性[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法信;;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及训练方法的生理学依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张静;;重视亚健康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胥国和;曹建民;陈俊飞;;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跑台试验中有氧能力指标的探讨[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明军;;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的分析与评价[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俊飞;谢敏豪;李依璇;胥国和;;能项目运动员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红细胞等血象指标的影响[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邱远;;不同年龄个体心肺功能及血脂水平对长期登山锻炼的应答[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9 王贵彬;李玉刚;;亚健康及预防措施[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丽;米博;;通过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对我省高山越野滑雪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夫苓;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莹;幼儿期体能练习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骆学锋;青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周桂琴;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李文慧;城市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李宗涛;老年女性跌倒相关的下肢姿势控制能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苏浩;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背景人群运动心血管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邹廷铸;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四种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李玉周;本体感觉测训方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曹永臻;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6-17岁)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雪峰;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岩;男子散打运动员转身后踢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曲静;运动性免疫抑制时大鼠肝、脾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改变[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和旭;足球运动员专项“小肌肉群”认定及若干实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胡晨曦;三峡大学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崔高崧;渗透性髋受力下肢力量训练对水平跳跃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孙敦武;无锡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健身现状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余铨业;标枪初级运动员选材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茜;技巧啦啦队托举类难度动作训练方法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媛,季浏;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江宇,吴翌晖;江苏省妇女体育锻炼动机、坚持性和参与程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4 寇建民;马文海;苏静;;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6 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年05期
7 寇建民;从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看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杨建平;杨云;;宜春市高校教工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9 司琦;;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12期
10 司琦;;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各心理因素间的路径分析[J];体育科学;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莉;刘波;;高校体育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的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51期
2 廖瑞萍;;安全教育的“软肋”:亚健康救助[J];四川教育;2007年Z2期
3 孙晓虹;;你的财富亚健康了吗[J];发现;2009年09期
4 张星泽;;战胜病魔[J];金色少年;2009年11期
5 陈雪梅;;有氧运动对“亚健康”积极作用的一些探讨[J];文教资料;2006年35期
6 姚大志;张全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础研究及展望[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英铁;;跟“青春期亚健康”说拜拜[J];小读者;2009年05期
8 姚静;试论形神学说在亚健康状态调治中的意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任平社;;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及社会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年30期
10 钟建森;;女人逛街有利改善亚健康[J];半月选读;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天成;;亚健康调理康复对策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虹遐;;亚健康论文[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田梅;;重视潜临床状态亚健康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福昌;;自由基肠道菌群失衡和亚健康的关系与“治未病”——三论亚健康状态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A];2009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09年
5 张保春;赵宜军;李爱科;;整肤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探讨[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寇建民;王崇喜;苏静;;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现状及预防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王天芳;;亚健康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与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孙光荣;;关于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业先;;剖析亚健康与人体保养[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10 王志成;富德;吴莹;李晓蕊;;亚健康状态的自我康复[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琳瑛 单宇;关注亚健康,跟疾病说“拜拜”[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胡跃进邋张文明;亚健康虽不是病态却不容忽视[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裴淑艳(研究生);辨质论治走出亚健康状态[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4 孙梨;对抗亚健康应多睡午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吴沛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吴沛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振辉;警惕“亚健康”正在困扰都市人[N];广东科技报;2006年
8 刘光强;电脑也有亚健康[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郭诗涵;专家教您应对亚健康[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见习记者 彭璐;上班族,别让亚健康困扰你[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兴华;香港地区亚健康现状的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汤茜草;从“被中产”到“被消失的中产”:G市高校教师群体的住宅福利与阶层认同[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叶芳;改进德尔菲(Delphi)法研究亚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及评价标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霍云华;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脾气虚证唾液代谢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5 王学良;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肾阴虚证的蛋白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6 林本荣;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马寰;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9 岑o,
本文编号:239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9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