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供需主体利益的经济学分析
[Abstract]:The supply and demand subj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ir "economic man" attribute, pursu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 of supply and demand.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 of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subj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so as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ly. To serv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Y009)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092400450056)
【分类号】:G64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江红,黄育云;关于择校就学的经济学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雷著民;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成本核算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周进军,王小慧;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崔玉平;市场经济下高教资源配置方式[J];北方论丛;1998年01期
6 王晓峰,田新华;中国个人教育投资的经济模型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刘颂;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臧孝玲;;黑龙江省教育投资评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9 刘泽云;袁连生;;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沈百福,杜晓利;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7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10 王椿元;混合产品成本补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上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沿革、现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申金霞;20世纪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果青;军队后勤院校教育效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启智;论中国现行办学体制下民办中小学的规范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植刚;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爽;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闫海燕;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碧琼;;高等教育民营化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2 尹建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范微娜;;浅谈中国社会分层下的高等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4 何军;;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5 谢遐龄;;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我见[J];群言;2011年08期
6 杨卓;;高校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7 易灵;;接受高等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1年13期
8 李素卿;;浅析增强“90后”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9 ;“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10 王婷;;新时期高等学校闲暇教育研究及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高松元;;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法治化:路径、原则与经验[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冰;;对当前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审查制向评价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雪竹;李炎锋;;浅论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黄清云;;加快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力;秦和:为学生提供最负责的高等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8年
2 吴晶 赵超 郭曼桐;高等教育“211工程”实施成效显著[N];农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志华;30年高等教育硕果压枝[N];伊犁日报(汉);2008年
4 张明平 姜木金;高校应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N];镇江日报;2008年
5 万圣兴;切实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N];光华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欣然;本市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N];天津教育报;2008年
7 记者 李鹏翔;高等教育也“应试”,期末“突击”就过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敏;高等教育:扩容后更应协调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9 张正瑞;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陈敏;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到强转变[N];宁波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宏茜;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8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3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9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