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9-03-05 18:50
【摘要】:生态哲学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从生态的视角研究现实事物,观察现实世界,并建立起系统整体性的生态观。高等教育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功能性、变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共同特征,还具有生态演替、生态区域等特征。
[Abstract]:Ecological philosophy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studies realistic things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bserves the real world, and establishes a systematic and holistic ecological view.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l system, such as integrity, hierarchy, structure, functionality, variability and relative stability, bu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succession, ecological reg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省级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编号:07BJL057)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贺祖斌;;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歆静;对大教育的教育生态学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2 范国睿;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哲学思考[J];教育评论;1997年06期

3 刘贵华;论大学学术的生态学分析视角[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勃;张万红;陈振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生态学观照[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付亦宁;;高等教育的微生态环境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3期

3 梅丽珍;付来瑞;张希;;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发展定位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付刚;;谈高等教育的遗传与环境[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5 叶明昌;;从生态学视角论当代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J];江苏高教;2008年02期

6 王光荣;王端;;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角色定位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彭勃;周涛;;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生态检审[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3期

8 李晓缪;;欧洲的高等教育——多样化大学展望[J];辽宁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9 程明熙;;高等教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适应[J];辽宁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10 陈云卿;以墨西哥国立大学为例说明高等教育系统和工业部门工作人员合作的动因[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赵蒙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王冀生;;深刻转变中的我国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邢元敏;;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李锋亮;史静寰;刘帆;;中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协调状况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明;;大学的活力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点体会[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张晓鹏;;科学的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简介[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魏贻通;;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历史分期新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春邋实习生 晏玲;复旦柔性引进大师培养研究生[N];科技日报;2007年

2 刘克利;和谐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3 胡文华;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N];学习时报;2004年

4 李和平邋方明;优化结构 促进安徽高教科学发展[N];安徽日报;2008年

5 广东嘉应学院高教所所长、教授 尹玉英;立足地级依托地级服务地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高靓;以色列:提高大学学费曲高和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肖正学;高校办学:以特色推动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丁莉娅;呼吁资本进高校打破框框[N];中国财经报;2008年

9 邓红辉邋符信;早日建成一流大学[N];广州日报;2008年

10 赵庆年;在大众化进程中进行政策调整是完全必要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康瑜;高等教育全球化:一个全球地方化视角的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延云;阿什比高等教育生态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陈慧娟;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经验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李红珠;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秋葵;第三部门视野下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管弦;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徐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国家宏观调控[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广河;甘肃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彭东玲;福建省高等教育投资效益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邱安民;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标准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张立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保障探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5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35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