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力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19-03-06 10:21
【摘要】:应用扎根理论和因子分析法可得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力模型,其三个主维度为认知力、倾向力和践行力,每个维度都直接影响着个体认同力的高低,三个分力的合力就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力。同时,这三个分力又由8个二级维度构成。因而,应重点围绕这8个方面,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开辟新的路径。
[Abstract]:The model of identity power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an be obtained by applying root-rooted theory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three principal dimensions are cognitive power, inclination power and practical power, each dimens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identity power. The joint force of the three forces is the identity power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se three components are composed of 8 secondary dimensions. Therefore, we should focus on these eight aspects to improve the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open up a new path.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710052)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011lslktmks-29)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激励理论的运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2 李宝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公众认同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1期

3 田浩;;开拓创新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5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滨;余晓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论体系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2 叶飞霞;李宝艳;;基层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认同分析及对策思考——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李鸿儒;;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敏超;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明;林春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途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2 彭素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提升诚信品德[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3期

3 张红;;试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武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海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机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5 宁先圣;石新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党史文苑;2008年22期

6 张祖钧;;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陈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年01期

8 李清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6期

9 孙泊;陈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10 徐保山;;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祖钧;;和谐校园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新尝试——以在校大学生到革命老区当“村官”为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耿建扩邋傅春秘;秦皇岛“大学生低保”何以闲置[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王勇;留住大学生“村官”好处多[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亚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2 史成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3 屠冬梅;我国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建构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沈宏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海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汪丽丽;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5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35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