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缺乏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ultivating and bringing up high-quality creative talents.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raining mode,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f creative talents in China is not high at present. It is an urgent task in front of u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mass education, reform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erfect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
【基金】:2012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人才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224004100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化柱;张胜利;邓胜;;对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5期
2 高德胜;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年06期
3 吴树畅;;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雪;试论培养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刘萍,郭忠;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肖化柱;张胜利;邓胜;;对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5期
4 朱洪波;梁恒贵;;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德育环境优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濮恒学;;通识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年19期
6 李道志;;地方高校社会功能的哲学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谢建平;;创新型国家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Z2期
8 王庆年;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人才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包云;;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谈当代大学精神重建[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夏静,凌国顺;“知识为本”课程理念的危机与重塑[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魏嵘;基于学术生产力的我国高校教师奖励制度再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4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吴丽娟;书院精神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秀丽;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万幸;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刘向春;创新型研究生指导教师培养与遴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辉;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欧文军;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仁稳,胡方平;高校扩招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1期
2 高德胜;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年06期
3 叶山岭;;创新人才观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的革命性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美教;;高水平的教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曾铭涛;;改革高校实验教学,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昭;池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7期
4 冯润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德育创新契合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 马陆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5期
6 贾宏;张军;魏新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创新;2008年04期
7 陆建芬;李圆圆;;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安徽某高校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6期
8 石健;;如何培养高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09期
9 高慧斌;;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下中、印创新人才培养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10 孙旭炜;;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善安;杨敏虹;阮秉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6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7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益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张民生;创新人才培养要创出中国特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郑志明;创新人才培养须打破科学与技术的壁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通讯员 谢霞宇 程洪莉;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何止一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围绕两个主体 突出实践环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记者 赵秀红;实验室要做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厦门大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崇高目标[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震;基于事业人假设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韩晓霞;高等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3 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范叶静;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欢;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杨碧霞;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倪志华;基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舰心;试谈创新型广电主持人的高校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448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