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跨文化交往中大学生文化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

发布时间:2019-10-11 14:00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发生着频繁的跨文化交往。在跨文化交往中要坚持"以我为主"的文化交往原则,这一文化原则需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引导,转化为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意识。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意识包括文化自信和自觉意识、文化批判和选择意识、文化整合和创造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我"文化的主核和表现符号,在教育内容中增加跨文化交往的意蕴,运用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往训练,以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主体性意识。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场中大学生跨文化交往力的培养》(项目编号:09YJC710012) 广州市属高校社会科学项目《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应对》(项目编号:08B04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培永;;后现代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长江论坛;2008年06期

2 时胜勋;;中西会通的学术旨趣与人生境界——论王岳川教授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学术思想[J];东方丛刊;2009年04期

3 冯岭;;后现代的印记——黄建新电影作品新探[J];电影文学;2009年21期

4 伍方斐;;解构诗学与汉语文化重构——以郑敏的解构理论批评为个案[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聂野;;《子夜的孩子》中的中心意识消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兰杰;;娱乐类手机短信的语言魅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陈庆祝;;“后现代”在中国及其意义辨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先顺;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文军;;“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民族文化重建与后殖民理论的实践意义[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10 汪娜;;《蝴蝶君》的“东方主义”根源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晖;王珊;;后殖民理论之争与批评实践——中国后殖民批评研究综述[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方方;对美国20世纪末西方音乐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的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8 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邢峰宇;中国传统写意精神在当代写意油画的延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立成;我国当代大学生后现代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马菡;美国动画电影的后殖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车顺;“上帝之死”与“众神狂欢”[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婧;东方主义观照下现代英美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西北大学;2009年

8 赵亮;萨义德文学批评透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高顺洁;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圣经阐释[D];河南大学;2009年

10 肖咏理;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文学生存方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向[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张福彦;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艺术化和心理咨询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3 宋德利;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开放性[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杜春华;大学生择业热点的文化反思——兼论大学生文化的地位作用及功能[J];琼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刘建佳;论当代青年大学生文化的现状与重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姜维茂,牛钟顺;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特征[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7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张晓瑜;试析大学生文化的本质特点[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戴恩湘;略谈中国当代大学生文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宋丽华,程立佳,韩翠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及其科学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桂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2 朱丽杰;贺艳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再思考[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董慕生;;大学生素质教育离不开高校图书馆[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家庆 秦宣 刘贵芹 梁金霞;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俞家庆 秦宣 刘贵芹 梁金霞;面向新世纪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易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虹 作者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鲁艺优良传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辽宁日报;2003年

5 记者 刘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代表大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 高欣;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暨第九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隆重开幕[N];辽宁日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龙烨;《美丽金州》动画获2010贵州大学生文化月一等奖[N];黔西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苗家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N];光明日报;2000年

9 记者 张真弼;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赵笛;校园DV剧:大学文化新元素[N];青岛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莉;中国大学生组织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青;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冯博;试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薇;时尚杂志与大学生文化的构建[D];山西大学;2010年

4 易石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清锋;论大众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望平;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7 姜海燕;当代中国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费再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希泉;“交往”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高奇志;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7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7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