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8:54
【摘要】: 人事制度是针对特定职业人员设计的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一般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制度本身,包括制度的形式和内容,但这个层面并不是构成制度的目的;其二是管理对象,即管理对象的特点。这两个层面密切相关,因为管理对象录用的标准、资格如何确定,教育职员考核标准制定的依据从何而来,需要实行什么样的激励制度等等人事管理制度的构件,显然同管理对象本身的特性,尤其是管理对象的职业性质密切关联。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是一种现代人事制度,其管理对象是大学管理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大学管理人员制度创新的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从形式上建立一项人事制度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的重新定位。或者说,在大学建立和实施教育职员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应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转变要求、重新定位其职业归属。这是本文研究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 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构建大学教育职员制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大学管理人员群体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梳理入手,考察了中西方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认为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走向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大学管理人员职业作为一种职业群体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和大学管理人员产生的历史时间并不是同步的,更不是意味着专业大学管理人员的形成;大学管理人员从业余化到职业化最后向专业化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空间、社会空间,即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程度与社会分工、大学组织规模变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野、管理知识的发展与分化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是中西方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程度与定位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受历史传统及特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建国以后我国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存在着模糊甚至错位现象,表现出了政府“官员”和大学教师的双重特点,究其原因是传统身份社会下没有将大学管理人员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导致管理制度缺位。传统大学内部管理人员制度实际上是两种制度的混合:从大学外部看,与国家党政机关干部管理制度(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致;从大学内部看,与教师管理制度(也就是大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趋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传统身份社会、级别社会向现代职业社会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逻辑的回归,这种以身份定位而非以职业定位的管理制度遭遇困境。因此,必须探讨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给其以正确的定位,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为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定位提供保障。美国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特点及其管理制度建设是组织和谐、高效的重要保证;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过程中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的转型以及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文在比较研究部分将这两个国家的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定位特点和管理制度安排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从中引出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专业化职业,而教育职员制度则是与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特性相适应的一整套大学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化”、“行政化”的干部管理制度,也不同于体现学术职业特性的教师管理制度,而是符合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特点的新型大学管理人员制度。理想的教育职员制度的各项构件(包括职位分类制度,任职资格制度,选拔任用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对于大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定位发挥着各自的保障作用。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构建及其实践研究分析认为,大学教育职员制度虽然已经雏形初具,但是专业化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职员职位分类制度不完善,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晋升制度等具体制度中存在与专业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缺陷。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教育职员制度的构想: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职员制度的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为大学教育职员专业化和教育职员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本文对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展望。
【图文】:
具有明显的行政属性。大学行政组织系统不但要“行学校和政府之政”。从各大学的组织结构安排情况可以看出,公立大学小政府:国家和政府有行政首长、副首长,大学有校长、副校长事、财政、公安、建设、武装等部门,,大学也相应的有人事处、安(保卫)处、武装部等对应机构。由于大学是“基层单位”,政群众团体的组织、宣传、统战、纪委、老干部、团委、工会等部俱全,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有革命委员会、政治部、落实政策办公室等管理机构。[17]这种与性使中国大学表现出了鲜明的行政属性,大学组织的“行政化”种行政化的组织结构在当前的大学中仍然没有很大改变。图 2 是国内某重点大学的党群和行政结构设置:
69图 2 XX 大学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使得人们自然而然的运用党组织和政标准来选拔大学管理人员,这也是预设大学管理活动相同或者至、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从而否认大学管理人员作为高等教育组,实际上就是将大学这种高等教育组织和政党组织、政府组织之认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管理人员在意识中管理他们的党政机构负责,他们的使命就是作为党和政府在大学校里的其他人员进行管理,而不是对教师和学生等大学成员负责。大学师生不是他们的服务对象,而是他们的管理对象。这和当相关。当时整个的社会大系统都是一个政治、行政性的组织系统治、行政系统中的一个组织,是一个为政治和行政提供服务的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0
本文编号:2596495
【图文】:
具有明显的行政属性。大学行政组织系统不但要“行学校和政府之政”。从各大学的组织结构安排情况可以看出,公立大学小政府:国家和政府有行政首长、副首长,大学有校长、副校长事、财政、公安、建设、武装等部门,,大学也相应的有人事处、安(保卫)处、武装部等对应机构。由于大学是“基层单位”,政群众团体的组织、宣传、统战、纪委、老干部、团委、工会等部俱全,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有革命委员会、政治部、落实政策办公室等管理机构。[17]这种与性使中国大学表现出了鲜明的行政属性,大学组织的“行政化”种行政化的组织结构在当前的大学中仍然没有很大改变。图 2 是国内某重点大学的党群和行政结构设置:
69图 2 XX 大学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使得人们自然而然的运用党组织和政标准来选拔大学管理人员,这也是预设大学管理活动相同或者至、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从而否认大学管理人员作为高等教育组,实际上就是将大学这种高等教育组织和政党组织、政府组织之认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管理人员在意识中管理他们的党政机构负责,他们的使命就是作为党和政府在大学校里的其他人员进行管理,而不是对教师和学生等大学成员负责。大学师生不是他们的服务对象,而是他们的管理对象。这和当相关。当时整个的社会大系统都是一个政治、行政性的组织系统治、行政系统中的一个组织,是一个为政治和行政提供服务的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0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6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