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
发布时间:2020-03-23 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带来了从经济形态到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使高校德育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时代课题,高校德育必然要不断地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转型去适应这种变革。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的阐释,运用历史研究、文本解读、访谈、个案考察等方法,把特定时期的中国高校德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在社会变革中的演变过程,深入挖掘价值观变迁与高校德育转型的内在机理联系。论文力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在社会变革中发展进程历史经验的揭示,并在对当代高校德育相关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德育的现代化转型寻找合理的定位,以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和社会新道德秩序的重建。全文包括导论和正文六章。 导论部分论述了本研究的选题原因,研究的价值所在,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并对论文的基本概念作了界定。 第一章主要从历史纵向的视野探讨1978年到1992年这期间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新环境和德育的新探索。为应对社会出现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关系的新变化,高校德育适时地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地探索德育实践的新途径和新内容。但总体来讲,此时德育改革的步伐并没有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德育实践在“教育危机”中陷入了被动应付的僵局。 第二章着重论述1992年到2005年间,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新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等多元的社会背景和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构成了高校德育改革复杂的内外环境,出现了德育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在既有德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域,出现了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与网络兴起相关联的网络德育问题等等,高校德育在改革中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章从微观的视角,抓住德育结构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德育目标与德育功能进行分析。指出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同时德育目标的合理设置也会制约德育功能的发挥。论文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对高校德育目标设置进行解读和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新世纪高校德育目标的新视角。从“应然”和“实然”的状态对我国高校德育功能发展进行梳理与反思,指出在人才培养目标发生转变的条件下,应进一步拓展德育功能。 第四章探讨了高校德育的变革与转型是如何体现在德育课程的发展演变中。指出了我国高校德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课程思想,,描述了专门德育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采用课堂观察和调查访谈的方式,对“主渠道”德育实效性不佳的状况进行剖析,提出德育中的教学不等于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59656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昭煜;中学德育科学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冕;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研究(1978-2006)[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福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烨;德育视域下的高校实践育人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5 王桂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6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