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12 17:56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这一新的媒体的使用者,高校成为了社会“网络化”的前沿,互联网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利于大学生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大学生提出了挑战,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提出了挑战。高校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面对互联网提出的挑战,如何制定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感触颇深,也深知加强这方面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选择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着重分析了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研究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这一逻辑主线,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进互联网?怎样、以及如何进互联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论文的逻辑顺序是:互联网发展现状描述,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后果作用分析,对策措施思考。 在论文的篇章结构安排上,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互联网及其发展。主要是对互联网的概念、兴起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WP=4 影响作了一般性介绍、综述;特别对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作了调查,提出了高校是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的结论。同时,还概括提炼出互联网的七大特点,即虚拟性、信息的丰富性、交互性、及时性、共享性、平等性、非控性。第二部分是联系高校实际,对网络“双刃剑” 的后果作用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互联网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表现在对客体、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主体的影响等三个方面:1、从客体来讲,互联网的发展更新并改变着大学生的观念及其学习、生活模式:(1)从大学生平等意识的强化、独立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开放精神的树立、效率观念的提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2)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改变。2、互联网的发展便利了师生之间更快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1)改变了同学们的学习、阅读的方式;(2)拓宽了学生交友的渠道;(3)提高了择业的效率。3、互联网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效率和吸引力:(1)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2)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体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主体的挑战上:1、就对客体而言,主要是从(1)对大学生的学业;(2)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3)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4)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方面来分析的;2、就主体而言,主要是从(1)思想政治工作者权威性;(2)现有的工作方式、方法、手段;(3)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源;(4)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控性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的。第三部分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挑战性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1、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互联网的必要性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做了简要论证、说明。2、从客体的角度就如何做好被教育者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1)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修养和网络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理论和历史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历史观,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质培养,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能力和意识。(2) WP=5 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站,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丰富信息资源,开展网上思想交流。(3)加强互联网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开设网络道德的专题讲座,在法律基础课中加强网络法制的宣传工作。(4)加强监管,建立“防火墙”,净化互联网信息,从加强互联网的监管和建立“防火墙”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3、从施教者主体的角度就如何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调整与转变,提出三点建议:(1)实现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更新与方式转变,既要做到观念更新,接受互联网,掌握互联网,也要做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2)提出加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从懂互联网技术的管理者队伍和各学科专业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两个方面来分析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70989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妮;狄伟锋;;手机网络和传统网络的异同及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信息化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伟利;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庆;大学生在网络生存中的迷失及应对策略[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赵自然;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建构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冯豫红;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5 李叶舟;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0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0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