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交往理论视域中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1:03
【摘要】: 交往问题目前已经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交往理论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是生命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创造。在交往理论下研究高校师生关系,可以看出高校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新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交往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传播学等众多学科的有关理论,对高校师生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题研究。在对交往理论及高校师生关系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最终提出了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问题。 论文在探讨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问题时,首先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考察、对以往高校师生关系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在结合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在内涵上属于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促进高校学生发展,推进高校教师自身发展,而结成的一种以交往为实质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的高校师生关系。最后本论文从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操作原则和建构条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构交往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华;论交往理论视阈中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变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梅宗奇;赵炜;;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3 冯艳;;论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刘德洋;;交往理论与大学生社会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5 康海燕;“交往”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6 荆晓艳;;新生代农民工交往的特征及其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7 梁红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交往理性的构建[J];云梦学刊;2011年03期

8 张文瑜;;交往与自我认识:奥康纳作品评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9 李路;;做学生的心灵导师——高校师生交往沟通的技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3期

10 王国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冯炜;;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宏展;梁瑞生;;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崔海灵;;实践与文化:科学哲学的现代经验[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贾真;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N];光明日报;2011年

2 梁悦凤;社会转型中的人际和谐[N];安徽日报;2006年

3 青连斌;人为什么会越轨(上)[N];学习时报;2006年

4 赵汀阳;乌托邦还是乌托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人学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5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做有问题广告的明星 也该受到处罚[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7 斯义宁;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N];文学报;2001年

8 龚保华;打造交际期刊第一品牌[N];吉林日报;2007年

9 城区24校 韩娟;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N];大同日报;2007年

10 钱中文;各具特色的对话 交往哲学与诗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瑜卿;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余育国;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艳;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唐永军;中国白领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于林龙;回归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义理论[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振生;交往理论视域中的高校师生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边文娟;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邵春波;简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项松林;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时代发展[D];安徽大学;2004年

5 宋田田;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东北大学;2008年

6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曾海军;哈贝马斯面向生活世界的交往理论[D];湘潭大学;2004年

8 田健夫;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9 王希泉;“交往”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戴晓丹;基于交往理论的旅游教育主体间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0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20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