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18 05:40
当今,人本化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共识,它不仅是个体人文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力量,还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理念支撑,已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笔者从人本化教育教学的视域出发,主要利用了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有关书籍、期刊、报刊等资料,科学的、理性的审视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对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探讨以及对教育和人之间关系的把握,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在社会转型期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分析探讨了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措施及对策。这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极富前景性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步伐,解决现代大学生的“精神危机”、“意义危机”、“信仰危机”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取向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也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反思的方向和切实的参考。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急切的要求把大学生尘封已久的“人性”解放出来,每一项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倡导人本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旨在指出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重视对大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操作层面的提升外,更应该唤醒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达到精神充实、人格完善;使教育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和还原到本真的意义上去,改变教育中“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使大学生能在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氛围中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层面上的提升。 本文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做了界定,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实施人本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二部分,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国内、外兴起的背景及其历史演变的分析,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2.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内涵
一、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及其研究对象
(一) 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内涵
(二) 人本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对象
二、我国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关系
(二) 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关系
(三) 正确把握人本化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知识传授
第二部分:我国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人本化教育教学兴起的背景
(一)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二) 人本化教育教学在我国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
二、我国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实质底蕴和理论基础
(一) 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实质底蕴
(二) 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使高等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政治倾向
(二)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功利取向
(三) 高校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现象
(四) 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性”现象
(五) 高校教育中情感关怀的“淡漠性”现象
四、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 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 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五、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教育目的和解放“人性”的需要
第三部分: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一、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二、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一) 教师应更新旧的权威观念,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
(二) 教师应更新“全面发展”的观念,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
(一) 对教师“教”的要求
(二) 对大学生“学”的要求
(三) 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要求
四、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评价体系
(一) 人本化教育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对大学课程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二) 人本化教育强调的“人格多样性”对大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新要求
(三) 人本化教育的活动性和创造性对大学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要求
(四) 人本化教育的开放性和过程性对大学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五、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加强主体性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一) 对主体性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
(二) 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探讨
六、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育人机制
(一) 努力创设融洽、和谐、民主、友爱的育人环境
(二) 探索一种有序而自由、紧张而宽松的育人机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5880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2.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内涵
一、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及其研究对象
(一) 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内涵
(二) 人本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对象
二、我国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关系
(二) 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关系
(三) 正确把握人本化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知识传授
第二部分:我国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人本化教育教学兴起的背景
(一)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二) 人本化教育教学在我国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
二、我国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实质底蕴和理论基础
(一) 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实质底蕴
(二) 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使高等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政治倾向
(二)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功利取向
(三) 高校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现象
(四) 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性”现象
(五) 高校教育中情感关怀的“淡漠性”现象
四、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 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 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五、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是教育目的和解放“人性”的需要
第三部分:高校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一、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二、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一) 教师应更新旧的权威观念,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
(二) 教师应更新“全面发展”的观念,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
(一) 对教师“教”的要求
(二) 对大学生“学”的要求
(三) 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要求
四、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评价体系
(一) 人本化教育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对大学课程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二) 人本化教育强调的“人格多样性”对大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新要求
(三) 人本化教育的活动性和创造性对大学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要求
(四) 人本化教育的开放性和过程性对大学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五、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加强主体性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一) 对主体性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
(二) 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探讨
六、实行人本化教育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育人机制
(一) 努力创设融洽、和谐、民主、友爱的育人环境
(二) 探索一种有序而自由、紧张而宽松的育人机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雨连;;《歌舞青春》:在歌与舞中追逐梦想[J];电影文学;2012年08期
2 欧阳丽君;;人本化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黄凰;;论“以人为本”的舞蹈教育理念[J];音乐时空;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军丽;人性化高等教育的德育价值发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雪梅;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郑岩;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中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昝峰丽;“三单”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5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4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