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1:49
就业是关系国民生存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就业管理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化,企业具有相当的自主权,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为降低成本,劳动力市场经常出现歧视女性的现象,特别是随着近些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每年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涌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作为高知群体的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尤为严重,使得女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对女大学生自身来说,不能享受平等的就业权,阻碍了女大学生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企业来说,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也使得其不能公正、公平的选拔优秀的人才,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而言,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使得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不利于整个社会效用的提高,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亟需政府、企业、教育部门、大众传媒和女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保证女大学生能顺利就业。 本文是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分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及相关的概念;第二部分是结合现有数据分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和特点;第三部分是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指出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成因,女大学生遭遇性别歧视与传统的的社会文化、就业政策和法律、教育体制、大众传媒、女大学生婚育等因素有关;第四部分是结合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成因,从社会性别视角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要积极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就业政策、法律中充分考虑社会性别、教育中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就业和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加强等。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647.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绪论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 概念界定
1、歧视
2、就业歧视
3、社会性别
(四) 研究方法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
(一)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二)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特点
1、大学生获得的就业机会少于男大学生
2、女大学生录用标准高于男大学生
3、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低于男大学生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成因分析
(一) 社会文化因素
1、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2、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
(二) 就业政策和法律层面因素
1、决策层面社会性别的缺失
2、就业政策、法律社会性别的缺失
3、就业政策、法律落实不到位
4、就业政策、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三) 教育层面
1、教师队伍方面
2、课程方面
3、教材方面
(四) 大众传媒层面分析
1、媒体塑造负面的女性的形象
2、大众传媒倾向于为强势地位的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3、媒介传播对女性表现边缘化
(五) 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1、女大学生自身社会性别意识不强
2、女大学生就业观认识不够
3、女大学生自身素质需要提高
(六) 女大学生婚育问题层面
四、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探讨
(一) 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
1、改变传统观念的性别刻板印象
2、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
(二) 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1、政府不应该作为性别歧视的先导
2、政府促使生育成本社会化
(三)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政策、法律中
1、促使社会性别机制化
2、就业政策、法律进一步明细化
(四) 促进教育性别公平
1、在观念上承认性别差异
2、设置针对女生特点的课程
3、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五) 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就业
1、大众传媒应宣扬女性正面形象
2、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六) 女大学生自身社会性别意识的加强
1、女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我主体意识
2、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0079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647.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绪论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 概念界定
1、歧视
2、就业歧视
3、社会性别
(四) 研究方法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
(一)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二)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特点
1、大学生获得的就业机会少于男大学生
2、女大学生录用标准高于男大学生
3、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低于男大学生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成因分析
(一) 社会文化因素
1、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2、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
(二) 就业政策和法律层面因素
1、决策层面社会性别的缺失
2、就业政策、法律社会性别的缺失
3、就业政策、法律落实不到位
4、就业政策、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三) 教育层面
1、教师队伍方面
2、课程方面
3、教材方面
(四) 大众传媒层面分析
1、媒体塑造负面的女性的形象
2、大众传媒倾向于为强势地位的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3、媒介传播对女性表现边缘化
(五) 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1、女大学生自身社会性别意识不强
2、女大学生就业观认识不够
3、女大学生自身素质需要提高
(六) 女大学生婚育问题层面
四、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探讨
(一) 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
1、改变传统观念的性别刻板印象
2、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
(二) 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1、政府不应该作为性别歧视的先导
2、政府促使生育成本社会化
(三)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政策、法律中
1、促使社会性别机制化
2、就业政策、法律进一步明细化
(四) 促进教育性别公平
1、在观念上承认性别差异
2、设置针对女生特点的课程
3、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五) 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就业
1、大众传媒应宣扬女性正面形象
2、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六) 女大学生自身社会性别意识的加强
1、女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我主体意识
2、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