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
发布时间:2020-10-27 23:05
根据批判的本意,本论文研究了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久远历史与独特作用,批判功能 被遮敝的表现、原因与危害,以及批判功能的教育哲学基础。进而指出,恢复和强化高等 教育的批判功能事关人类前途与命运、也事关中华民族之未米与当务之急,让高等教育在 释放批判功能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可谓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根本策略。 “批判”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它指以“高深知识”为基础,对事物作出深刻而全面的 反思与评论。它是一种不因权威与流行而认同、也不必然站在其对立面的文化活动。 社会的发展需要批判,精神动力的激发与行动方向的启示都离不开批判的作用。因为, 人是一种不够完善又追求完善的存在,通过批判,人与社会才有向前的动力,才能不断地 取得进步。否则,人的弱点就不能明确,人的错误就难丁纠正,人类求善的欲望也无法得 到强化和满足。也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非常复杂,社会行 动易丁陷入盲目。通过批判,人们才能透过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找到人与社会“应该怎样” 的行动方向,才知道该如何“扬弃”,才能推动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 离开了批判,社会的发展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批判包括社会组织的自我批判、相互批判,但种种批判都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社 会组织还需要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批判功能的存 在和作用:高深知识的自由探究,使高等教育的批判具有独特的权威;最为集中的知识分 子群体,能确保高等教育批判的深度和广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气质,则使高等教育的批判 方式因其“保守”与稳健而独具魅力。所有这些,同时也就是高等学校发挥批判功能的有 利条件。知识经济的逼近,人们会更加重视和关注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这就更有利丁批 判功能的发挥。 然而,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销蚀的历史与它被呼唤的历史几乎同样地久远。一些人欢 迎它,另一些人则排斥它。这与国家主义教育哲学、片面的教育需求观等复杂的社会因素 相关,但关键在于批判功能自身的特点:它是社会所需要的,却不是社会所欢迎的。社会 既需要又阻抗批判,既呼唤批判,又销蚀批判。这就使有的人不仅失去了个性,而且正在 失去人性。 从批判功能被遮蔽的现状、原因与危害来看,遮敝批判功能虽然有难以避免或可以理 解的一面,但并不是合理的,高等教育必须从应然状态的缺失中,去寻求对实然状态的批 判与变革。深入高等教育组织内部,才能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找到更充分的存在理由。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存在理由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是关于价值的事情, 凡有价值的地方就有探究的因素,有探究的因素就有批判的参与,因此,教育离不开批判, 教育过程、教育改革、教育模式诸方面都与批判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就内在地决定了教育 的最高级形态高等教育也离不开批判。离开了批判,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高等教育。 第二,批判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高等教育的亲本功能 (parent function)。“亲本”表明了批判功能的基础地位和衍生作用,是批判功能最深层次 的生存依据。这种依据,是由批判、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必然联系决 定的。一方面,批判是高深知识得以增长的动力与理论源泉,高深知识离不开批判。离开 批判,知识更新缺乏动力,学问就难于发展。另一方面,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独特的工 作内容与对象,高等教育离不开对高深知识的探究和追求。因此,离开了批判,高等教育 就会因迷失自己独特的工作对象而迷失自身。 对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而言,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释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 是民族的灵魂,而创新的基础是批判。所以,中国高等教育应以“探索和应用高深学问” 为行动核心,以培养知识分子为己任,让知识分子致力于承担应该与可能的社会批判责任。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G64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信任性危机与超越之路
第一章 社会的发展需要批判
一、 批判的本意是“评论”
二、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批判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批判
一、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内涵
二、 高等教育以批判为己任历史久远
三、 高等教育发挥批判功能的独特优势
四、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重大社会作用
第三章 社会阻抗批判
一、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遮蔽的现状
二、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遮蔽的原因
三、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遮蔽的后果
第四章 批判功能的教育哲学基础
一、 基本依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批判
二、 内在依据:批判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亲本功能
第五章 在强化批判功能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
一、 批判功能的时代意义
二、 中国高等教育发挥批判功能的策略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9201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G64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信任性危机与超越之路
第一章 社会的发展需要批判
一、 批判的本意是“评论”
二、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批判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批判
一、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内涵
二、 高等教育以批判为己任历史久远
三、 高等教育发挥批判功能的独特优势
四、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的重大社会作用
第三章 社会阻抗批判
一、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遮蔽的现状
二、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遮蔽的原因
三、 高等教育批判功能被遮蔽的后果
第四章 批判功能的教育哲学基础
一、 基本依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批判
二、 内在依据:批判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亲本功能
第五章 在强化批判功能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
一、 批判功能的时代意义
二、 中国高等教育发挥批判功能的策略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4 任燕红;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及其重建[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彦;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弱化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11年
2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仇艳玲;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09年
4 范小梅;当代大学批判精神的失落与回归[D];西南大学;2010年
5 邱少旭;中学教师批判精神的式微与重塑[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9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