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
(一) 西方学者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 港澳台学者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 中国大陆学者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公民素质教育”概念论析
(一) 民主、公民
(二) 公民素质、公民素质教育、高校公民素质教育
(三) 公民素质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外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西方之镜:西方公民素质教育的合理资源
(一)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 近现代西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三)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本土之路:我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 近代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三、共性与个性: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的双重规定
第三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概览
一、公民与国家关系维度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
(一) 爱国
(二) 政治参与
(三) 规则
(四) 权利
二、公民与社会关系维度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
(一) 独立自主
(二) 勤俭
(三) 自强
(四) 社会参与
三、公民与公民关系维度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
(一) 友善
(二) 诚信
(三) 合作
(四) 宽容
四、小结
第四章 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个体特征因素分析
(一) 性别因素分析
(二) 年级因素分析
(三) 专业因素分析
(四) 政治面貌因素分析
二、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学校环境因素分析
(一) 几项学校工作的因素分析
(二) 学校类型因素分析
三、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一) 家庭所在地因素分析
(二) 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分析
(三) 家庭结构因素分析
四、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一) 政治因素分析
(二) 经济因素分析
(三) 文化因素分析
第五章 当前我国高校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理性选择
一、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一) 民主教育理念
(二) 实践教育理念
二、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针对性原则
(二) 知识、意识、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三) 他养与自养相结合的原则
三、当前我国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策略选择
(一) 高度重视和认真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促进德育的现代转型
(二) 加强民族精神培育,铸造大学生公民的“民族魂”
(三) 加强法制教育,营造校园法制环境
(四) 构建大学生有效参与机制,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
(五) 搭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立体通道
附录: 大学生公民素质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桂;朱桂莲;;公民教育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可能性思考[J];高教论坛;2015年09期
2 梁碧斐;;论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高菁;;公民素质提升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9年07期
4 黄力;;发挥图书馆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作用思考[J];管理观察;2019年15期
5 刘玖玲;;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公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6期
6 聂沉香;杨维;;试论我国公民素质教育的意义及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年02期
7 寸晓红;刘建平;;多元公民素质培养——通识教育的新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8 ;微评[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6年12期
9 石琦珍;;浅谈实施虚拟场景教学的必要性[J];吉林教育;2017年02期
10 吕红霞;;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 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质和社会风尚[J];祝你幸福(上旬刊);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当前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竹青;中国汉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丽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韩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5 贾民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公共精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7 封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理论丰富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史姗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谭宇;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李术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婷婷;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2 陈思;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武卉昕;中俄公民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姜东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黄喆;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曾文珍;小学生公民素质养成与教育现状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7 王丽;网络社会公民素质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张明慧;大学生公民素质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9 温婧;公民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与途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东甲;主体性德育与青少年公民素质的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0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6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