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工资水平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原因与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0-12-02 20:08
近年来,与我国连年扩大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相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越来越不乐观,不论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是起薪工资的走势都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针对这种现象,很多学者都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从中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在这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工作搜寻模型作为切入点,联系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将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与高等教育费用、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以及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成本相联系,得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期望工资高于市场工资的结论,并对大学生期望工资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应该拓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降低我国高等教育个人负担的成本,从而降低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使我国大学生搜寻性失业的程度得以减轻,最终使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以缓解。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现状综述、现象探析和政策建议。第一章前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综述。在“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中,首先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简要阐述。随后,本文对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简单阐...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比例和各专业毕业生比例是不一致的,说明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失业”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J]. 刘兰,肖利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2]工作搜寻、配置能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J]. 田永坡,俞婷君,吴克明. 青年研究. 2007(03)
[3]美英两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粟湘福. 职业技术教育. 2006(17)
[4]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 冉幕娟,吴永球,陈永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01)
[5]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J]. 何亦名,张炳申.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02)
[6]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1)
[7]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 何亦名,张炳申. 高教探索. 2006(01)
[8]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J]. 吴克明,孙百才. 教育与经济. 2005(04)
[9]资本市场融入高等教育问题研究[J]. 国洪. 理论与改革. 2005(05)
[10]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J]. 李真,李全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 陈岩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2]中国教育投资快速增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化及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D]. 傅旭东.重庆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89560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比例和各专业毕业生比例是不一致的,说明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失业”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J]. 刘兰,肖利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2]工作搜寻、配置能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J]. 田永坡,俞婷君,吴克明. 青年研究. 2007(03)
[3]美英两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粟湘福. 职业技术教育. 2006(17)
[4]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 冉幕娟,吴永球,陈永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01)
[5]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J]. 何亦名,张炳申.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02)
[6]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1)
[7]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 何亦名,张炳申. 高教探索. 2006(01)
[8]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J]. 吴克明,孙百才. 教育与经济. 2005(04)
[9]资本市场融入高等教育问题研究[J]. 国洪. 理论与改革. 2005(05)
[10]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J]. 李真,李全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 陈岩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2]中国教育投资快速增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化及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D]. 傅旭东.重庆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895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9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