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政府有限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7:2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同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社会公平的维护者以及“市场失灵”的干预者,在面对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周期性、结构性、发展性和制度性困难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责任的范围到底有多大?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失灵、就业机会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性质、社会对公平的诉求,政府应该干预毕业生就业;而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失灵、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以及政府有限责任限定的社会需要原则、政府能力限制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权变原则要求政府只能承担有限责任。为此,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政府在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完善、高等教育供求平衡、人力资源管理和就业法案建设的具体责任范围限定;通过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关于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态度意见调查,明确当前政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政府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监控作用,调整相关政策。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提出
1.1.l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1.1.2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类型及特征
1.1.3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1.1.4 政府促进就业行为的缺位、越位和错位
1.1.5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此课题的研究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政府承担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限责任的必要性分析
2.1 政府有限责任的内涵分析
2.1.1 经济学视野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2.1.2 政治学视野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2.1.3 法学视野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2.2 政府承担有限责任的理论依据
2.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失灵要求政府承担责任
2.2.2 就业机会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性质要求政府承担责任
2.2.3 对社会公平的诉求需要政府干预
2.3 国内外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2.3.1 国外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2.3.2 国内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2.3.3 国外毕业生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
第三章 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限责任范围分析
3.1 限定政府有限责任范围的基本依据
3.1.1 事实依据1——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失灵
3.1.2 事实依据2——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下的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
3.1.3 理论依据——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有限责任限定的原则
3.2 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举措的具体责任范围界定
3.2.1 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2 劳动力市场完善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3 高等教育供求平衡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4 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5 就业法案建设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第四章 政府现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与问题揭示
4.1 毕业生对我国现行就业政策的态度意见调查
4.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构成
4.1.2 研究结果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调查基本结论
4.2.2 调查得出的我国现行毕业生就业政策问题分析
第五章 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5.1 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政策
5.1.2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政策调整
5.1.3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调整
5.2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政策
5.2.1 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5.2.2 消除各项制度障碍的政策调整
5.3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5.3.1 促进就业的政府各部门政策调整
5.3.2 促进就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5.4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5.4.1 适应市场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调整
5.4.2 适应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调整
5.5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法案建设政策
5.5.1 完善就业法案体系的立法调整
5.5.2 完善就业法案体系的监督政策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毕业生对政府就业政策态度意见调查表
附录2: 调查样本中不同性别毕业生关于就业政策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错位之“潜规则”解析[J]. 陈丹英. 文教资料. 2006(24)
[2]政府职能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 刘政. 领导科学. 2006(16)
[3]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J]. 陈啸,邵一江,董承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06(05)
[4]美国政府、社会与学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与借鉴[J]. 贾友军,綦群高.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6)
[5]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的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J]. 马永霞.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02)
[6]分割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失业[J]. 刘帆. 青年研究. 2006(02)
[7]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范碧鸿,韦国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8]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 石春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9]精英与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比较分析[J]. 罗三桂.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4)
[10]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建议[J]. 杨清和,郭小兵,陈丁华,何昱.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16)
硕士论文
[1]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研究[D]. 赵洪斌.黑龙江大学 2005
[2]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分析[D]. 贺利军.大连理工大学 2005
[3]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 李锐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 林颖.武汉大学 2004
[5]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研究[D]. 刘永霞.郑州大学 2003
[6]论劳动力市场与政府就业政策选择[D]. 陆宗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289618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提出
1.1.l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1.1.2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类型及特征
1.1.3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1.1.4 政府促进就业行为的缺位、越位和错位
1.1.5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此课题的研究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政府承担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限责任的必要性分析
2.1 政府有限责任的内涵分析
2.1.1 经济学视野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2.1.2 政治学视野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2.1.3 法学视野中的政府有限责任
2.2 政府承担有限责任的理论依据
2.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失灵要求政府承担责任
2.2.2 就业机会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性质要求政府承担责任
2.2.3 对社会公平的诉求需要政府干预
2.3 国内外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2.3.1 国外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2.3.2 国内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2.3.3 国外毕业生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
第三章 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限责任范围分析
3.1 限定政府有限责任范围的基本依据
3.1.1 事实依据1——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失灵
3.1.2 事实依据2——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下的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
3.1.3 理论依据——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有限责任限定的原则
3.2 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举措的具体责任范围界定
3.2.1 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2 劳动力市场完善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3 高等教育供求平衡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4 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3.2.5 就业法案建设与政府有限责任范围
第四章 政府现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与问题揭示
4.1 毕业生对我国现行就业政策的态度意见调查
4.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构成
4.1.2 研究结果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调查基本结论
4.2.2 调查得出的我国现行毕业生就业政策问题分析
第五章 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5.1 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政策
5.1.2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政策调整
5.1.3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调整
5.2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政策
5.2.1 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5.2.2 消除各项制度障碍的政策调整
5.3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5.3.1 促进就业的政府各部门政策调整
5.3.2 促进就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5.4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5.4.1 适应市场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调整
5.4.2 适应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调整
5.5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法案建设政策
5.5.1 完善就业法案体系的立法调整
5.5.2 完善就业法案体系的监督政策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毕业生对政府就业政策态度意见调查表
附录2: 调查样本中不同性别毕业生关于就业政策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错位之“潜规则”解析[J]. 陈丹英. 文教资料. 2006(24)
[2]政府职能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 刘政. 领导科学. 2006(16)
[3]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J]. 陈啸,邵一江,董承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06(05)
[4]美国政府、社会与学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与借鉴[J]. 贾友军,綦群高.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6)
[5]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的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J]. 马永霞.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02)
[6]分割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失业[J]. 刘帆. 青年研究. 2006(02)
[7]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范碧鸿,韦国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8]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 石春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9]精英与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比较分析[J]. 罗三桂.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4)
[10]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建议[J]. 杨清和,郭小兵,陈丁华,何昱.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16)
硕士论文
[1]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研究[D]. 赵洪斌.黑龙江大学 2005
[2]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分析[D]. 贺利军.大连理工大学 2005
[3]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 李锐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 林颖.武汉大学 2004
[5]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研究[D]. 刘永霞.郑州大学 2003
[6]论劳动力市场与政府就业政策选择[D]. 陆宗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2896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9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