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 ——蒙古族高等教育的民族性与多元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20:43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自治民族的少数民族地区,蒙古族高等教育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地区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当前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本身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的模糊认识,蒙古族高等教育忽视了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将多元文化进行合理的整合。因此,本研究站在多元价值标准的立场上,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主客位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地从文化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从蒙古族与汉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长期和深入的交往中,设身处地地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相互关系,力图将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有机地整合起来,并由此提出实现蒙古族高等教育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双赢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由以下四章构成: 第一章导言。导言部分首先说明了选题的原因,并概括介绍了与本文有关的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等方面现有的相关研究背景,同时对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二章研究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及文化的概念探讨,笔者首先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范畴,进而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多元文化整合...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本体理论
    一、关于少数民族教育概念的阐释
    二、多元一体化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特征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2. 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多元整合的文化取向
    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特征
        1.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的涵义
        2.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二重性之间的辩正关系
        3. 用二重性理论研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主位研究——蒙古族高等教育参与者的观点
    一、蒙古族大学生的观点
    二、民族教师的观点
    三、访谈总结
第四章 客位研究——蒙古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民族性与多元性的协调发展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蒙古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
    三、对当前蒙古族高等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 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
        2. 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民族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4. 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5. 毕业去向
    四、问题总结及初浅的建设意见
        1. 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3. 民族高校开展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必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4. 建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课程理念
        5. 建立内蒙古民族教育的“三语”教育系统
        6. 加强为本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意识
    五、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理论的提出及意义[J]. 王锡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1)
[2]关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J]. 陈巴特尔.  江苏高教. 2004(01)
[3]多元一体化视角下的中国民族高等教育[J]. 黄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6)
[4]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J]. 吴永忠.  民族教育研究. 2003(04)
[5]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J]. 王鉴.  广西民族研究. 2002(04)
[6]试谈全球化趋势下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扩展[J]. 赖纯胜.  现代教育科学. 2002(11)
[7]西方少数民族教育研究评述[J]. 王鉴.  世界民族. 2002(04)
[8]试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 贾晞儒.  青海民族研究. 2002(01)
[9]论教育发展与文化建设[J]. 阮爱民.  高等农业教育. 2001(12)
[10]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的现代转化[J]. 顾明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本文编号:2898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98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