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倾向医学本科生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13:53
  目的网络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成瘾,正日益受到研究者及媒体的关注。网络成瘾现象分为若干类型,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和网络信息超载为主。目前,将网络成瘾现象加以分类研究的报道较为少见,且结论不一。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现象可导致使用者在学习成绩、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败。18~2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在我国互联网的使用者中达到31.8%。大学本科生是这一年龄段的主要人群,一旦卷入网络成瘾,将导致大量社会成本的浪费。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支持的“缓冲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帮助主要发生在个体处于高压力期间。根据此理论提出假设:当生活事件引起压力相对较高且社会支持相对不足或失效时,个体易出现网络成瘾现象。本研究以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具有不同类型网络成瘾现象高、低倾向者在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以期为预防及干预网络成瘾现象提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各年级中,以班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15个班,抽样班级所有学生均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回收...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摘要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调查量表
    在读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团体心理治疗的对照研究[J]. 曹枫林,苏林雁,高雪屏,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05)
[2]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分析[J]. 闫春梅,杨凤池.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09)
[3]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J]. 罗天玉,丁道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4)
[4]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J]. 高文斌,陈祉妍.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4)
[5]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J]. 姚建国,张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03)
[6]上海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 朱玉华,杜亚松,江文庆.  上海精神医学. 2006(02)
[7]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差异[J]. 李增庆,谭三勤,吕媛,刘筱娴.  医学与社会. 2006(03)
[8]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程度的改变及可变因素的追踪研究[J]. 杨立新,潘集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01)
[9]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李晓驷,李泽爱,谢雯,方东玲,沈怡芳,蔡春岚,张晓庆,田敏华,陈红星,曹静,夏海森,马曙辉,董毅,钟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1)
[10]氟西汀对伴抑郁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临床矫治作用[J]. 邵智,杨容,罗康玲,杨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06)



本文编号:2924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24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