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21-01-04 10:47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国内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幻不断的时期,他们的思想从主流上说,大多是积极的,但近年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社会思潮以及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等冲击很大,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而紧迫。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近年来中国的志愿者活动致力于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环境保护、社会服务、海外志愿服务等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如火如荼。在志愿者队伍中,积极、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志愿实践,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净化了心灵,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了特殊的作用。与传统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这种实践育人的方式,更贴合大学生内心,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新时期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和有效渠道。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包括绪论、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重点在第三、四、五部分。文章前两部分主要是分析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念、特点、主要内容及现状,...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
    2.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2.1.1 志愿服务的含义
        2.1.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含义
        2.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2.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2.2.1 参与的自愿性
        2.2.2 活动的公益性
        2.2.3 参与的广泛性
        2.2.4 活动的社会性
        2.2.5 鲜明的实践性
    2.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
        2.3.1 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2.3.2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2.3.3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2.3.4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服务
        2.3.5 积极参与海外志愿服务活动
    2.4 中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比较研究
        2.4.1 组织形式的差异
        2.4.2 志愿者能力建设上的差异
        2.4.3 激励措施上的差异
        2.4.4 体制保障上的差异
第3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大学生志愿服务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
        3.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
        3.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
        3.1.3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的必然性
    3.2 大学生志愿服务丰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2.1 大学生志愿服务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3.2.2 大学生志愿服务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3.2.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原则
    3.3 大学生志愿服务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1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3.2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3.3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4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导功能
        4.1.1 引导功能的内涵
        4.1.2 引导功能的表现
    4.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凝聚功能
        4.2.1 凝聚功能的内涵
        4.2.2 凝聚功能的表现
    4.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协调功能
        4.3.1 协调功能的内涵
        4.3.2 协调功能的表现
    4.4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功能
        4.4.1 激励功能的内涵
        4.4.2 激励功能的表现
第5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5.1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5.1.1 志愿者队伍组织体系不完善,队伍流失率高
        5.1.2 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健全
        5.1.3 志愿者服务以活动为导向,项目缺少创新性
        5.1.4 缺乏全国性的法律保障
    5.2 高校加强组织管理,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2.1 高校要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招募的组织管理
        5.2.2 高校要加强对志愿者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
        5.2.3 高校要加强对志愿者宣传工作的组织管理
    5.3 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3.1 落实物质保障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物质保障
        5.3.2 建立法制保障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立法保障
        5.3.3 落实激励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新动力
    5.4 坚持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化、长期化、基地化”导向,确保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5.4.1 打造服务品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
        5.4.2 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期化
        5.4.3 拓展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 彭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4)
[2]志愿服务在公民道德养成中的作用[J]. 李茂平,阮东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刘洪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4]自我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 陈雯,吴进.  沧桑. 2009(05)
[5]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J]. 廖菲,陈杰.  当代青年研究. 2009(08)
[6]高等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 尤小红,王雯霞.  中国电力教育. 2008(22)
[7]比较与借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透视[J]. 陈素文.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8]中美志愿者激励的差异性比较[J]. 张庆武.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8)
[9]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及其激励机制研究[J]. 岳伟国.  柳州师专学报. 2008(02)
[10]以青年志愿者行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王延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南麒.西南大学 2011
[2]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分析[D]. 张凤翠.吉林大学 2009
[3]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比较研究[D]. 白宏亮.东北林业大学 2009
[4]论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 成双凤.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6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56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