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15:44
  社区学院是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层次的院校,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使命。它不盲从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紧随时代的发展,根据美国民众的教育需要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层次虽然不高,但是贡献巨大,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各层次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类学校。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够充分发挥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人们升学与就业的教育需求,让学生在升学与就业之间有更多弹性的选择。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学生毕业后,即可就业又可升入对口大学继续深造,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客观需要,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特征更为丰满而突显。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正是立足这样的比较研究背景而展开的。论文以“导论”开篇。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阐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围。除“导论”以外,本论文共有六个部分,对研究的主题,依循的是以下逻辑线索。第一章“社区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社区学...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社区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特点
    第二节 社区学院是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坚实基石
第二章 美国社区学院产生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美国社会的民主思想是社区学院产生的政治思想基础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是社区学院诞生的认识论基础
    第三节 实用主义思想为社区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办学价值取向
    第四节 个人主义是美国社区学院产生与发展的文化生成基础
第三章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
    第一节 综合性的高等专科学院
    第二节 一切以社区为中心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
    第三节 灵活实用的办学模式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高等学校
第四章 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功能
    第一节 转学教育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第二节 “2+2”专本衔接模式的构建
    第三节 转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转学教育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功能
    第一节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对我国高职院校“专升本”制度的启示
    第一节 升学与就业是美国社区学院的核心功能和使命
    第二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高职院校“专升本”制度与美国社区学院双重功能的比较
    第四节 改进与完善中国特色高职院校“专升本”制度的策略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职业教育特点述评[J]. 刘尧.  世界教育信息. 2007(09)
[2]用终身教育理念观照我国的学位制度调整[J]. 李素芹.  中国高教研究. 2007(08)
[3]对美国圣莫尼卡社区学院学生服务系统的考察及思考[J]. 刘淑兰.  比较教育研究. 2007(05)
[4]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 何逢春,李忠良.  世界教育信息. 2006(07)
[5]美国社区教育及其借鉴[J]. 李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6(02)
[6]论美国社区学院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 楼利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7]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董大奎,陆瑞峰,林冶.  中国高教研究. 2005(10)
[8]指导高职高专在校生专升本的研究与实践[J]. 刘思俊.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9]论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 刘春生,李建荣.  教育与职业. 2005(24)
[10]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际比较与设置规律[J]. 余雪莲,李巧针.  比较教育研究. 2005(05)



本文编号:2957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57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