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内部津贴分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6:38
20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校内津贴分配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该项制度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在政府2006年进行的分配制度改革中,把校内津贴纳入到了工资体系之中,从制度设计上校内津贴将以绩效工资的形态出现。但目前高校内部津贴分配制度仍在普遍实施,绩效工资尚未到位,如何使校内津贴制度顺利过渡到绩效工资制度,如何保障未来的绩效工资制度健康发展,避免校内津贴分配制度的不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高校内部津贴分配制度进行系统研究,理性认识其效果与不足,客观揭示内在规律,对规范校内分配制度、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了统计分析法、经验归纳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大量数据、近百所高校的内部分配方案进行了研究,从当前社会大背景出发对高校内部津贴产生背景、现状、效果与不足、发展趋势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全国多所高校津贴方案为对象,对科研业绩津贴总体水平进行了归纳性研究,并以河北省为例对高校津贴人均发放总体水平和岗位津贴标准水平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概括出了我国校内津贴分配制度的结构模式和津贴标准的数字化轮廓。提出...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高校内部津贴概念的内涵及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1.2.1 津贴概念内涵
1.2.2 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高校内部津贴产生、发展研究概况
1.4.1 高校内部津贴产生的背景
1.4.2 校内津贴分配方案有效性确立及政府态度
1.4.3 高校内部津贴分配的原则
1.4.4 津贴分配模式与水平
1.4.5 国内学者对高校内部津贴制度的观察研究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我国高校内部津贴分配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内部津贴的种类
2.1.1 校内津贴制度中的分配要素
2.1.2 我国高校内部津贴的种类
2.1.3 校内津贴的分配模式
2.2 校内津贴的分配水平
2.2.1 总体水平
2.2.2 岗位津贴水平
2.2.3 亚岗位性专项津贴水平
2.2.4 业绩津贴
2.2.5 特殊津贴
2.2.6 福利性津贴
第三章 高校内部津贴的效果评析
3.1 高校内部津贴的积极效果
3.1.1 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有力地支撑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3.1.2 高校内部津贴制度吸引了大批人才从事高等教育事业
3.1.3 高校内部津贴分配制度推动了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
3.1.4 高校内部津贴制度为重塑新型管理体制打下了基础
3.2 高校内部津贴的负面影响
3.2.1 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
3.2.2 高校内部津贴制度负面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第四章 高校内部津贴分配发展趋势和对策
4.1 新的工资制度下高校内部津贴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
4.2 政府对高校分配及其它人事制度宏观调控,确保规范、有序
4.2.1 严格控制高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的合法来源、数量
4.2.2 合理确定国拨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的种类及核定方法
4.2.3 严格审核高校自有资金和分配方案
4.2.4 推行人事制度全面改革,保障津贴(绩效工资)制度健康发展
4.3 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分配体系和配套机制
4.3.1 建立高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4.3.2 高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数量核定原则
4.3.3 完善现行聘用制度,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4.3.4 加强教职工价值观念教育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若干对策[J]. 辛斌. 辽宁经济. 2008(07)
[2]高校岗位津贴制度评析[J]. 高慧鸽.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0)
[3]校内岗位津贴分配模式群体心理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 孙玲. 经济师. 2008(03)
[4]高职院校津贴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思考[J]. 谭玛丽.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西部高校(高职)实施津贴期权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J]. 郑敏芝,宋延军. 劳动保障世界. 2008(01)
[6]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探讨[J]. 单坚.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12)
[7]高校业绩津贴的心理激励模型[J]. 吕航,杨鑫辉. 心理科学. 2007(05)
[8]关于高校校内津贴制度的思考[J]. 蒋美玲. 社科纵横. 2007(08)
[9]激励如何可能? 中国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 操太圣,卢乃桂. 教育与经济. 2007(01)
[10]不同业绩津贴类型对高校教师激励效果的影响[J]. 吕航.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2985280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高校内部津贴概念的内涵及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1.2.1 津贴概念内涵
1.2.2 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高校内部津贴产生、发展研究概况
1.4.1 高校内部津贴产生的背景
1.4.2 校内津贴分配方案有效性确立及政府态度
1.4.3 高校内部津贴分配的原则
1.4.4 津贴分配模式与水平
1.4.5 国内学者对高校内部津贴制度的观察研究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我国高校内部津贴分配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内部津贴的种类
2.1.1 校内津贴制度中的分配要素
2.1.2 我国高校内部津贴的种类
2.1.3 校内津贴的分配模式
2.2 校内津贴的分配水平
2.2.1 总体水平
2.2.2 岗位津贴水平
2.2.3 亚岗位性专项津贴水平
2.2.4 业绩津贴
2.2.5 特殊津贴
2.2.6 福利性津贴
第三章 高校内部津贴的效果评析
3.1 高校内部津贴的积极效果
3.1.1 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有力地支撑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3.1.2 高校内部津贴制度吸引了大批人才从事高等教育事业
3.1.3 高校内部津贴分配制度推动了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
3.1.4 高校内部津贴制度为重塑新型管理体制打下了基础
3.2 高校内部津贴的负面影响
3.2.1 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
3.2.2 高校内部津贴制度负面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第四章 高校内部津贴分配发展趋势和对策
4.1 新的工资制度下高校内部津贴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
4.2 政府对高校分配及其它人事制度宏观调控,确保规范、有序
4.2.1 严格控制高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的合法来源、数量
4.2.2 合理确定国拨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的种类及核定方法
4.2.3 严格审核高校自有资金和分配方案
4.2.4 推行人事制度全面改革,保障津贴(绩效工资)制度健康发展
4.3 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分配体系和配套机制
4.3.1 建立高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4.3.2 高校内部津贴(绩效工资)数量核定原则
4.3.3 完善现行聘用制度,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4.3.4 加强教职工价值观念教育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若干对策[J]. 辛斌. 辽宁经济. 2008(07)
[2]高校岗位津贴制度评析[J]. 高慧鸽.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0)
[3]校内岗位津贴分配模式群体心理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 孙玲. 经济师. 2008(03)
[4]高职院校津贴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思考[J]. 谭玛丽.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西部高校(高职)实施津贴期权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J]. 郑敏芝,宋延军. 劳动保障世界. 2008(01)
[6]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探讨[J]. 单坚.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12)
[7]高校业绩津贴的心理激励模型[J]. 吕航,杨鑫辉. 心理科学. 2007(05)
[8]关于高校校内津贴制度的思考[J]. 蒋美玲. 社科纵横. 2007(08)
[9]激励如何可能? 中国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 操太圣,卢乃桂. 教育与经济. 2007(01)
[10]不同业绩津贴类型对高校教师激励效果的影响[J]. 吕航.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2985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8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