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6:06
新工科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主题和研究领域。"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为了提高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以新工科为背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该文以突出工程创新的概念建立课程体系,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和创业技能,以及实施创新和创业过程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深化创业教育和创新改革,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3(2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及现状分析
1.1 课程认可度不够
1.2 政校企缺乏合作
2 培养模式原则
2.1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
2.2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
2.3 秉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3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模式
3.1 探究式教学
3.2 科研项目式教学
3.3 启发式教学
3.4 问题式教学是基于科学领域的问题
4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4.1 巩固基础理论的课程实践
4.2 真实生产环境的创新实践
4.3 职场环境的创业实践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邵德福,李春江,马晓君.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9)
[2]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 施晓秋,赵燕,李校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
[3]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 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魏天路.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3)
[4]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 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魏天路. 经济师. 2017(07)
[5]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夏建国,赵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6]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马晓君,李春江,潘宏伟,魏天路,张则.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0)
本文编号:3175626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3(2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及现状分析
1.1 课程认可度不够
1.2 政校企缺乏合作
2 培养模式原则
2.1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
2.2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
2.3 秉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3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模式
3.1 探究式教学
3.2 科研项目式教学
3.3 启发式教学
3.4 问题式教学是基于科学领域的问题
4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4.1 巩固基础理论的课程实践
4.2 真实生产环境的创新实践
4.3 职场环境的创业实践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邵德福,李春江,马晓君.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9)
[2]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 施晓秋,赵燕,李校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
[3]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 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魏天路.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3)
[4]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 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魏天路. 经济师. 2017(07)
[5]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夏建国,赵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6]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马晓君,李春江,潘宏伟,魏天路,张则.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0)
本文编号:3175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7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