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质实习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地质认识实习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26 10:25
地质认识实习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本科生步入地质学科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福州大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求,力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实施改革,以期进一步提升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地学人才。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2020,(1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改革背景
二、实习区及课程简介
三、主要改革措施
(一)野外地质教学路线的改革与建设
1. 提升现有野外地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 增加野外地质教学路线内容的多样性
(二)室内典型路线地质标本实验平台的改革与建设
(三)利用“微视频”针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线上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质学知识点“微化”初尝试——以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课程为例[J]. 李晓敏,肖爱芳,彭向东,张文慧,陈英. 大学教育. 2019(05)
[2]“紫金模式”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企业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与运行机制[J]. 彭向东,刘羽,黎敦朋. 中国地质教育. 2014(04)
[3]我国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突破口[J]. 余际从,刘粤湘,李杰,吴青. 中国地质教育. 2013(04)
[4]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科学管理与团队建设——野外地质教学二十年的经验和体会[J]. 童亨茂. 中国地质教育. 2013(02)
[5]福州闽侯长安闪长岩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熊欣,王翠芝,王林刚,李骏. 地质与勘探. 2011(06)
[6]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 林清茶,程雄卫.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0)
[7]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3)
[8]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 邢光福,陈荣,杨祝良,周宇章,李龙明,姜杨,陈志洪. 岩石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206215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2020,(1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改革背景
二、实习区及课程简介
三、主要改革措施
(一)野外地质教学路线的改革与建设
1. 提升现有野外地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 增加野外地质教学路线内容的多样性
(二)室内典型路线地质标本实验平台的改革与建设
(三)利用“微视频”针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线上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质学知识点“微化”初尝试——以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课程为例[J]. 李晓敏,肖爱芳,彭向东,张文慧,陈英. 大学教育. 2019(05)
[2]“紫金模式”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企业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与运行机制[J]. 彭向东,刘羽,黎敦朋. 中国地质教育. 2014(04)
[3]我国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突破口[J]. 余际从,刘粤湘,李杰,吴青. 中国地质教育. 2013(04)
[4]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科学管理与团队建设——野外地质教学二十年的经验和体会[J]. 童亨茂. 中国地质教育. 2013(02)
[5]福州闽侯长安闪长岩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熊欣,王翠芝,王林刚,李骏. 地质与勘探. 2011(06)
[6]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 林清茶,程雄卫.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0)
[7]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3)
[8]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 邢光福,陈荣,杨祝良,周宇章,李龙明,姜杨,陈志洪. 岩石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206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0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