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的文化解析
发布时间:2021-07-22 19:46
学生评教是近年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某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评教为研究对象,以质的研究为方法,对学生评教进行了实践考察。结果发现:目前正在被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在学期快结束时进行的、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作鉴别和分等为目标的、并且其成绩被看作奖惩教师重要依据的学生评教不仅不为大多数的教师所接受;即便学生面对它,态度也是被动、敷衍的,他们也认为这样的评教只是形式主义罢了;甚至,管理者面对它也是只能被动且无奈地接受。本文从四个层次上对学生评教进行分析。首先是描述可观察到的学生评教实践形态,包括学生评教的步骤、技术、方法及评教结果的处理等;其次是表述学生、教师、管理者流露在其中的价值观,即他们对现行学生评教的价值理解;第三是分析现象后的文化及彼此间的矛盾冲突;最后是阐述研究者尝试提出的学生评教新体系构想。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在于:1、现有的学生评教是被动的、低效的、甚至是背离评教目标的。2、在这社会变迁之时、教育变迁之际,要想取得学生评教的实效,我们必须实现从表层的教育技术、中层的教育制度到深层的教育观念的全面转型,最终确立并实践发展性的教师评价理念。3、尝试提出:更完善的学生评教新体...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一) 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
(二) 学术界观点纷争带来的困惑
(三) 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需要
(四) 研究文献综述
二、研究的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程序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学生评教的实践形态
(一) 学生评教的步骤、技术和方法
(二) 学生评教结果的处理
四、各方价值诉求
(一) 学生代表及其观点
(二) 教师代表及其观点
(三) 管理者代表及其观点
五、现象后的文化及彼此间的矛盾冲突
(一) 现象后的文化
(二) 内在逻辑及彼此间的矛盾冲突
六、学生评教新体系构想
(一) 确立新的培养目标
(二) 教师角色身份的重新定位
(三) 探寻管理本质,确立新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观
(四) 重构评价体系,确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
(五) 更新观念,重构学生评教制度
(六) 期望的学生评教新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怎能“学生说了算”——从学生评教看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J]. 潘艺林. 江苏高教. 2006(01)
[2]学生评教工作的人文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 刘洁,段远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6)
[3]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 李丹青,钱存阳. 教育发展研究. 2005(20)
[4]教育研究思想方法的后现代转向[J]. 蒋关军.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3)
[5]台、港、澳私立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调研报告[J]. 史秋衡,刘文华.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3)
[6]大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J]. 蔡敏,张丽. 高等教育研究. 2005(03)
[7]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与观念嬗变[J]. 刘尧.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01)
[8]高校教师授课满意度“以学生评价第一”理念的辩证思考[J]. 刘鸿亮,李清俊. 大学教育科学. 2004(03)
[9]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的影响[J]. 叶信治. 教育评论. 2004(02)
[10]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J]. 潘涌. 教师教育研究. 2004(01)
硕士论文
[1]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D]. 邓菊香.湖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7782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一) 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
(二) 学术界观点纷争带来的困惑
(三) 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需要
(四) 研究文献综述
二、研究的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程序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学生评教的实践形态
(一) 学生评教的步骤、技术和方法
(二) 学生评教结果的处理
四、各方价值诉求
(一) 学生代表及其观点
(二) 教师代表及其观点
(三) 管理者代表及其观点
五、现象后的文化及彼此间的矛盾冲突
(一) 现象后的文化
(二) 内在逻辑及彼此间的矛盾冲突
六、学生评教新体系构想
(一) 确立新的培养目标
(二) 教师角色身份的重新定位
(三) 探寻管理本质,确立新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观
(四) 重构评价体系,确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
(五) 更新观念,重构学生评教制度
(六) 期望的学生评教新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怎能“学生说了算”——从学生评教看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J]. 潘艺林. 江苏高教. 2006(01)
[2]学生评教工作的人文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 刘洁,段远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6)
[3]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 李丹青,钱存阳. 教育发展研究. 2005(20)
[4]教育研究思想方法的后现代转向[J]. 蒋关军.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3)
[5]台、港、澳私立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调研报告[J]. 史秋衡,刘文华.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3)
[6]大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J]. 蔡敏,张丽. 高等教育研究. 2005(03)
[7]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与观念嬗变[J]. 刘尧.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01)
[8]高校教师授课满意度“以学生评价第一”理念的辩证思考[J]. 刘鸿亮,李清俊. 大学教育科学. 2004(03)
[9]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的影响[J]. 叶信治. 教育评论. 2004(02)
[10]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J]. 潘涌. 教师教育研究. 2004(01)
硕士论文
[1]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D]. 邓菊香.湖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7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9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