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的商标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21:36
高校名称作为高校的招牌,是高校多年积累的一种无形资产,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名高校的品牌对于消费者就意味着高科技含量和高信誉保障。也正因为此,近年来,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冒用、盗用高校名义从事商业活动,严重的侵害了高校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高校名称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与采用名称权等手段保护高校名称相比,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采取商标保护的手段保护高校名称更为全面和有力。国外知名高校的知识产权经营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商标保护模式上也已基本成熟,无论是其商标知识产权经营的理念还是其商标政策,都十分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国内高校的商标保护意识近年来虽有觉醒,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还尚未真正进入角色。本研究根据高校名称的特性,分析研究高校名称作为无形资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分析研究对高校名称进行商标保护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对国内外高校名称的商标保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借鉴国外优秀模式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要,权衡高校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为国内高校进行校名的商标保护提供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从而指导国内广大高等院...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及目的
2 高校名称商标保护概览
2.1 选择商标方式保护高校名称之见解
2.2 高校名称商标保护体现公益与私益之平衡
2.3 国内外高校名称保护理论研究概述
3 国内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现状分析
3.1 现行法规对高校名称权保护的局限性
3.2 高校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3.3 高校名称被抢注和侵犯严重
3.4 高校之间的名称存在冲突
4 国外高校商标保护模式介绍及分析
4.1 哈佛大学商标保护模式
4.2 牛津大学商标保护模式
4.3 国外高校名称商标管理的背景分析及其经验归纳
5 我国高校名称商标保护模式探讨
5.1 完善高校名称商标保护的立法
5.2 强化与健全高校内部管理机构
5.3 高校名称的商标注册策略
5.4 注册商标的管理
5.5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管理
5.6 许可费用的使用
5.7 设立对外交流的相关平台
5.8 发生侵权行为后的权利救济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高校品牌化经营[J]. 顾丽琴,李南鸿. 江苏商论. 2005(07)
[2]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冲突及其解决[J]. 谢冬伟. 中华商标. 2005(06)
[3]《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J]. 南佐民.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8)
[4]论高校名称权的法律保护和救济[J]. 李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5]关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汪克强. 教育与现代化. 2003(04)
[6]中国大学校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孙力平,宋予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06)
[7]中国商标亟需国际注册——兼论修改后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施办法》[J]. 陈旭锋. 中华商标. 2003(11)
[8]知识经济下高校名称的商标保护[J]. 陈颖颖. 中华商标. 2003(11)
[9]对高校名称进行商标注册问题的思考[J]. 初育国,罗志良,姜晓刚. 中国高教研究. 2003(07)
[10]牛津大学Isis创新有限公司[J]. 范光.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3(05)
本文编号:3306585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及目的
2 高校名称商标保护概览
2.1 选择商标方式保护高校名称之见解
2.2 高校名称商标保护体现公益与私益之平衡
2.3 国内外高校名称保护理论研究概述
3 国内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现状分析
3.1 现行法规对高校名称权保护的局限性
3.2 高校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3.3 高校名称被抢注和侵犯严重
3.4 高校之间的名称存在冲突
4 国外高校商标保护模式介绍及分析
4.1 哈佛大学商标保护模式
4.2 牛津大学商标保护模式
4.3 国外高校名称商标管理的背景分析及其经验归纳
5 我国高校名称商标保护模式探讨
5.1 完善高校名称商标保护的立法
5.2 强化与健全高校内部管理机构
5.3 高校名称的商标注册策略
5.4 注册商标的管理
5.5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管理
5.6 许可费用的使用
5.7 设立对外交流的相关平台
5.8 发生侵权行为后的权利救济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高校品牌化经营[J]. 顾丽琴,李南鸿. 江苏商论. 2005(07)
[2]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冲突及其解决[J]. 谢冬伟. 中华商标. 2005(06)
[3]《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J]. 南佐民.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8)
[4]论高校名称权的法律保护和救济[J]. 李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5]关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汪克强. 教育与现代化. 2003(04)
[6]中国大学校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孙力平,宋予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06)
[7]中国商标亟需国际注册——兼论修改后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施办法》[J]. 陈旭锋. 中华商标. 2003(11)
[8]知识经济下高校名称的商标保护[J]. 陈颖颖. 中华商标. 2003(11)
[9]对高校名称进行商标注册问题的思考[J]. 初育国,罗志良,姜晓刚. 中国高教研究. 2003(07)
[10]牛津大学Isis创新有限公司[J]. 范光.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3(05)
本文编号:3306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0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