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8-08 21:43
任何国家、社会、人群中都存在弱者,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亦不例外。“弱势群体”的影响作用常常不亚于“强势群体”,作为教育者,对他们要重视、发现、引导。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弱势群体问题日渐突现。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给高等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通过研究找出解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就由此产生的表现、相互影响关系做了深入剖析,并就学校现行的有关政策提出了改进意见。分析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思想行为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使这一群体健康成长,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弱势群体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经济、...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
(二)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含义
(三)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四) 论文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五) 研究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一) 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二)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表现
(三)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
(四)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
二、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一)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
(二)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观原因
三、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危害
(一) 不利于学生就业
(二) 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促进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一)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要求
(三)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
(五) 关爱高校学生弱势群体,也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一项权利
五、促进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 社会层面
(二) 学校层面
(三) 弱势群体自身方面
六、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J]. 严明. 当代青年研究. 2005(10)
[2]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管理[J]. 吴洁菲. 教书育人. 2005(26)
[3]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 维护高校稳定[J]. 方志华,宋富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弱势群体概念及界定的研究[J]. 陈运遂.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5]加强高校“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J]. 林文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03)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 杨鑫铨. 中国高教研究. 2005(03)
[7]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J]. 马秀清.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5(01)
[8]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 王勤,王妮妮.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2)
[9]关于救助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思考[J]. 胡冬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07)
[10]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高校对贫困生的扶持思路[J]. 何晓威.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3072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
(二)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含义
(三)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四) 论文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五) 研究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一) 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二)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表现
(三)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
(四)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
二、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一)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
(二)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观原因
三、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危害
(一) 不利于学生就业
(二) 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促进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一)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要求
(三)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 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
(五) 关爱高校学生弱势群体,也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一项权利
五、促进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 社会层面
(二) 学校层面
(三) 弱势群体自身方面
六、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J]. 严明. 当代青年研究. 2005(10)
[2]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管理[J]. 吴洁菲. 教书育人. 2005(26)
[3]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 维护高校稳定[J]. 方志华,宋富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弱势群体概念及界定的研究[J]. 陈运遂.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5]加强高校“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J]. 林文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03)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 杨鑫铨. 中国高教研究. 2005(03)
[7]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J]. 马秀清.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5(01)
[8]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 王勤,王妮妮.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2)
[9]关于救助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思考[J]. 胡冬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07)
[10]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高校对贫困生的扶持思路[J]. 何晓威.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30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3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