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06:42
在当前全球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的背景下,推行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资助制度势在必行。所谓国家助学贷款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但这一对贫困学生非常有利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供求矛盾大,发展不平衡;(2)学生贷款还贷率低,工作难度大;(3)银行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管理措施有待改进。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原因;从而提出“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借贷过程中,政府、银行、高校、学生四大利益主体合理负担成本、共担风险,从而进一步理顺四者之间的关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本文还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就建立更为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建议。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当前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突破点及创新点
1.4 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概念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比较分析
3.1 贷款形式比较
3.2 管理机构比较
3.3 贷款机制比较
第四章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
4.1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一:政府
4.1.1 政府主导,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前提
4.1.2 体制创新,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保障
4.1.3 完善法制环境,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根本
4.1.4 采取多元化还款模型的多样化配套:机构与减免
4.2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二和主体三:高校和学生
4.2.1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4.2.2 坚持实施诚信承诺
4.2.3 积极构建诚信档案
4.3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四:银行
4.3.1 扩大贷款对象范围
4.3.2 加快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
4.3.3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4.3.4 加强成本核算,降低管理费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 高山. 理论界. 2007(06)
[2]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J]. 曹夕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J]. 张志俊. 财会研究. 2005(08)
[4]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的设计[J]. 邹立柱.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07)
[5]市场化、信用制度和风险规避——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应重视的三大问题[J]. 许志昂. 中国城市金融. 2005(06)
[6]从制度绩效看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的选择和创新[J]. 尹洪斌. 河南社会科学. 2005(02)
[7]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J]. 黄维,沈红. 现代教育科学. 2005(03)
[8]国家助学贷款的难题与对策建议——深圳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状况分析[J]. 刘群. 特区经济. 2005(03)
[9]美国大学生资助的"资助包"制度[J]. 赵立卫. 比较教育研究. 2005(02)
[10]论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J]. 陈浩,沈红. 江苏高教. 2005(01)
本文编号:333158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当前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突破点及创新点
1.4 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概念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比较分析
3.1 贷款形式比较
3.2 管理机构比较
3.3 贷款机制比较
第四章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
4.1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一:政府
4.1.1 政府主导,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前提
4.1.2 体制创新,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保障
4.1.3 完善法制环境,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根本
4.1.4 采取多元化还款模型的多样化配套:机构与减免
4.2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二和主体三:高校和学生
4.2.1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4.2.2 坚持实施诚信承诺
4.2.3 积极构建诚信档案
4.3 国家助学贷款主体四:银行
4.3.1 扩大贷款对象范围
4.3.2 加快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
4.3.3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4.3.4 加强成本核算,降低管理费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 高山. 理论界. 2007(06)
[2]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J]. 曹夕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J]. 张志俊. 财会研究. 2005(08)
[4]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的设计[J]. 邹立柱.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07)
[5]市场化、信用制度和风险规避——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应重视的三大问题[J]. 许志昂. 中国城市金融. 2005(06)
[6]从制度绩效看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的选择和创新[J]. 尹洪斌. 河南社会科学. 2005(02)
[7]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J]. 黄维,沈红. 现代教育科学. 2005(03)
[8]国家助学贷款的难题与对策建议——深圳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状况分析[J]. 刘群. 特区经济. 2005(03)
[9]美国大学生资助的"资助包"制度[J]. 赵立卫. 比较教育研究. 2005(02)
[10]论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J]. 陈浩,沈红. 江苏高教. 2005(01)
本文编号:333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3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