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0:38
1999年以来,随着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超常规发展,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而失业人数却越来越多,大学生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现象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论文主要以西方较成熟的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有关失业的理论模型为依据,并结合中国国情,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现象的本质,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的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从初次就业率的角度描述了中国大学生失业现象并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失业的国际背景、社会、经济、教育背景,并对论文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论文的第二章对就业、大学生就业、失业以及大学生失业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界定。论文的第三章首先基于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与GDP和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相关关系,详细阐述了就业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变化对大学生失业的影响,得出大学生失业现象将会长期存在;然后从初次就业率、考研者情况和过度教育率三个指标度量了大学生失业现状;接着分析了大学生失业的特点,如失业对总体而言是长期性的,对个体则是暂...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
以下本文便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模型来分析大学生总量性失业,以解释我国大学生相对工资水平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现象。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对就业吸纳能力减弱,因而,本文假设就业市场需求曲线D没有移动;而随着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供给曲线S由S0向右移动到S1。短期内大学生收入预期不变、市场来不及自身调节,于是,在原有的工资水平W1上存在着L0-L2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长期,由于长时间的失业会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减小,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使其与现实更加
以下本文便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模型来分析大学生总量性失业,以解释我国大学生相对工资水平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现象。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对就业吸纳能力减弱,因而,本文假设就业市场需求曲线D没有移动;而随着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供给曲线S由S0向右移动到S1。短期内大学生收入预期不变、市场来不及自身调节,于是,在原有的工资水平W1上存在着L0-L2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长期,由于长时间的失业会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减小,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使其与现实更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教育相对过剩[J]. 赵修渝,陈杰.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7)
[2]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J]. 赵修渝,陈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文东茅. 高等教育研究. 2005(04)
[4]大学生失业保险问题探讨[J]. 宣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2)
[5]印度的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J]. 郑勤华. 教育与经济. 2005(01)
[6]高校扩招与就业矛盾的经济学分析[J]. 詹明安,刘晨雨. 学术探索. 2004(12)
[7]从就业弹性看大学生就业现状[J]. 蒋一鸣. 甘肃农业. 2004(11)
[8]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3)
[9]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 邓光平. 江苏高教. 2004(03)
[10]分层、标准化与证书——高等教育内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 谢维和. 中国高等教育. 2004(08)
博士论文
[1]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 叶忠.华中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 李锐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3907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
以下本文便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模型来分析大学生总量性失业,以解释我国大学生相对工资水平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现象。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对就业吸纳能力减弱,因而,本文假设就业市场需求曲线D没有移动;而随着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供给曲线S由S0向右移动到S1。短期内大学生收入预期不变、市场来不及自身调节,于是,在原有的工资水平W1上存在着L0-L2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长期,由于长时间的失业会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减小,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使其与现实更加
以下本文便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模型来分析大学生总量性失业,以解释我国大学生相对工资水平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现象。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对就业吸纳能力减弱,因而,本文假设就业市场需求曲线D没有移动;而随着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供给曲线S由S0向右移动到S1。短期内大学生收入预期不变、市场来不及自身调节,于是,在原有的工资水平W1上存在着L0-L2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长期,由于长时间的失业会使得大学生寻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减小,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使其与现实更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教育相对过剩[J]. 赵修渝,陈杰.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7)
[2]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J]. 赵修渝,陈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文东茅. 高等教育研究. 2005(04)
[4]大学生失业保险问题探讨[J]. 宣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2)
[5]印度的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J]. 郑勤华. 教育与经济. 2005(01)
[6]高校扩招与就业矛盾的经济学分析[J]. 詹明安,刘晨雨. 学术探索. 2004(12)
[7]从就业弹性看大学生就业现状[J]. 蒋一鸣. 甘肃农业. 2004(11)
[8]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3)
[9]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 邓光平. 江苏高教. 2004(03)
[10]分层、标准化与证书——高等教育内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 谢维和. 中国高等教育. 2004(08)
博士论文
[1]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 叶忠.华中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 李锐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3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3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