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7:5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的应用,信息素养己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它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已经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大学生能否走向成功,实现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笔者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和对其内涵的界定后,详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通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对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的成因,并且结合甘肃省民族院校的招生政策、生源、学校文化等特点,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培养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一、树立以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观;二、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加强学生对信息化环境的有效应用;三、构建适宜于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四、改革现有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五、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六、创建新型教与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七、引导学生上网行为,提高民族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八、加强民族高校横向的联合与协作,实现教育资源...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演变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第三章 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一) 信息意识状况
(二) 信息知识状况
(三) 信息能力状况
(四) 信息道德状况
四、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 甘肃省民族院校的生源特点,决定了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点很低
(二) 学校地处西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限制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三) 传统课堂教学缺陷,制约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四) 信息素养课程设置的弊端,束缚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五)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六) 缺乏对学生上网行为的支持和引导,造成了学生信息利用率低下
(七) 校际之间合作意识淡薄,资源难以共享,难觅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
(八) 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缺失,制约了民族大学生本民族语言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第四章 提高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树立以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观
(一) 素质教育的核心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内涵是统一的
(二)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促使教师观念和行动的一致
(三)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和信息时代赖以生存的基本素质
二、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加强学生对信息化环境的有效应用
(一) 重视图书馆的应用,凸现图书馆对信息素养培养的功能
(二) 提供便捷的上网环境,促进校园网的广泛应用
三、构建适宜于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 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二)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内容结构
(三) 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层次和形式
四、改革现有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五、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
六、创建新型教与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七、引导学生上网行为,提高民族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一) 建设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
(二) 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三) 加强校园网的监控和管理
八、加强民族高校横向的联合与协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九、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少数民族信息应用环境
十、加强双语教学和交流,培养民族大学生两种语言的信息能力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 陆芳,骆雪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05)
[2]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05(04)
[3]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 姜传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2)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名人教育”的实践[J]. 张岳平,刘世清,周信达,张铁墨.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0)
[5]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运作[J]. 杨晓光,王丽娟,安秀敏.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4(03)
[6]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对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傅伟宣,魏杏典,王晓书,杨平欣.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5)
[7]高校图书馆与创新教育[J]. 黄雪雄. 图书馆论坛. 2004(04)
[8]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 王俊杰. 图书馆论坛. 2004(04)
[9]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J]. 张海青. 邵阳学院学报. 2004(03)
[10]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述评[J]. 郭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硕士论文
[1]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原娟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甘肃省高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杜玉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4
[3]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徐世东.东北师范大学 2004
[4]论成人教育中学员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D]. 都荣胜.曲阜师范大学 2004
[5]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 金华宝.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34522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演变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第三章 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一) 信息意识状况
(二) 信息知识状况
(三) 信息能力状况
(四) 信息道德状况
四、甘肃省民族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 甘肃省民族院校的生源特点,决定了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点很低
(二) 学校地处西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限制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三) 传统课堂教学缺陷,制约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四) 信息素养课程设置的弊端,束缚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五)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六) 缺乏对学生上网行为的支持和引导,造成了学生信息利用率低下
(七) 校际之间合作意识淡薄,资源难以共享,难觅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
(八) 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缺失,制约了民族大学生本民族语言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第四章 提高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树立以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观
(一) 素质教育的核心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内涵是统一的
(二)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促使教师观念和行动的一致
(三)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和信息时代赖以生存的基本素质
二、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加强学生对信息化环境的有效应用
(一) 重视图书馆的应用,凸现图书馆对信息素养培养的功能
(二) 提供便捷的上网环境,促进校园网的广泛应用
三、构建适宜于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 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二)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内容结构
(三) 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层次和形式
四、改革现有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五、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
六、创建新型教与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七、引导学生上网行为,提高民族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一) 建设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
(二) 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三) 加强校园网的监控和管理
八、加强民族高校横向的联合与协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九、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少数民族信息应用环境
十、加强双语教学和交流,培养民族大学生两种语言的信息能力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 陆芳,骆雪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05)
[2]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05(04)
[3]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 姜传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2)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名人教育”的实践[J]. 张岳平,刘世清,周信达,张铁墨.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0)
[5]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运作[J]. 杨晓光,王丽娟,安秀敏.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4(03)
[6]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对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傅伟宣,魏杏典,王晓书,杨平欣.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5)
[7]高校图书馆与创新教育[J]. 黄雪雄. 图书馆论坛. 2004(04)
[8]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 王俊杰. 图书馆论坛. 2004(04)
[9]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J]. 张海青. 邵阳学院学报. 2004(03)
[10]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述评[J]. 郭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硕士论文
[1]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原娟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甘肃省高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杜玉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4
[3]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徐世东.东北师范大学 2004
[4]论成人教育中学员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D]. 都荣胜.曲阜师范大学 2004
[5]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 金华宝.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3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3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