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影响因素 ——基于在校学生主观判断的实证结果
发布时间:2021-08-17 18:4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其中女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出现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 本文以经济学的经典歧视模型为理论基础,借鉴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关于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采集了2005年“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调查研究(南京地区报告)”数据,运用统计描述、比较分析、多重响应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并且建立了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主观判断的因素进行路径分析。 总之,即使现阶段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无法用收入指标来度量,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使得女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歧视,进而使在校大学生主观上夸大了性别歧视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其就业预期。大学生对就业中性别歧视的主观认识不容忽视,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在校学生的主观判断,可能引发高校招生中的性别歧视,乃至影响家庭的生育决策。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手段以保障女大学生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样本的专业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 王笑峰,李巾英.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5(12)
[2]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半参数分析[J]. 王一兵. 统计与决策. 2005(22)
[3]女大学生就业与维权意识调查[J]. 张莹,王金玉. 理论学习. 2005(08)
[4]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 阚凯.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03)
[5]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张莉,张明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5(02)
[6]反用人中的“性别歧视”:一种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 赵友宝,曹靖宇.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1)
[7]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歧视——女毕业生的就业“拦路虎”[J]. 王伟琴. 人口与经济. 2004(S1)
[8]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J]. 娄耀雄.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J]. 胡安荣. 财经科学. 2004(04)
[10]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J]. 吴新慧. 青年探索. 2004(03)
博士论文
[1]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 谢嗣胜.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分析及其对策探讨[D]. 周群英.中共中央党校 2005
[2]我国反就业岐视立法研究[D]. 于艳.吉林大学 2005
[3]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D]. 钟君.中国政法大学 2005
[4]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D]. 许姗姗.重庆师范大学 2005
[5]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 李锐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 周伟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7]女大学生就业危机与当今社会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D]. 李晶.郑州大学 2004
[8]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 李娜.武汉理工大学 2004
[9]中国女性就业权保护的必由之路[D]. 贾骏玮.西南政法大学 2003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 苏华.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8290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样本的专业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 王笑峰,李巾英.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5(12)
[2]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半参数分析[J]. 王一兵. 统计与决策. 2005(22)
[3]女大学生就业与维权意识调查[J]. 张莹,王金玉. 理论学习. 2005(08)
[4]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 阚凯.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03)
[5]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张莉,张明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5(02)
[6]反用人中的“性别歧视”:一种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 赵友宝,曹靖宇.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1)
[7]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歧视——女毕业生的就业“拦路虎”[J]. 王伟琴. 人口与经济. 2004(S1)
[8]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J]. 娄耀雄.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J]. 胡安荣. 财经科学. 2004(04)
[10]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J]. 吴新慧. 青年探索. 2004(03)
博士论文
[1]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 谢嗣胜.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分析及其对策探讨[D]. 周群英.中共中央党校 2005
[2]我国反就业岐视立法研究[D]. 于艳.吉林大学 2005
[3]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D]. 钟君.中国政法大学 2005
[4]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D]. 许姗姗.重庆师范大学 2005
[5]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 李锐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 周伟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7]女大学生就业危机与当今社会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D]. 李晶.郑州大学 2004
[8]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 李娜.武汉理工大学 2004
[9]中国女性就业权保护的必由之路[D]. 贾骏玮.西南政法大学 2003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 苏华.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8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4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