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10:1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自2003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大幅度增加,造成就业形势同益不容乐观。就天津地区对经济类专业来讲,根据天津市教委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4月天津市高等院校中已经有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商学院等院校相继设立了经济类专业,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本文运用SWOT法综合分析和评价了近两年天津市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的状况。在阐述社会对经济类各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了目前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并阐述了影响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首先,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经济类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基本结构和教学模式。其次,纵向深化经济类专业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对象、内容、体系和保障四个层次。最后,经济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1.1 扩招后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1.2 天津各高校经济类专业及其招生规模的扩大
1.3 天津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SWOT分析
1.3.1 SW分析
1.3.2 OT分析
第二章 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分析
2.1 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2.2 金融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2.3 财政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2.4 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第三章 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对就业的影响
3.1 天津市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3.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选修课偏少
3.1.2 强化理论,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3.1.3 注重定性,缺乏定量分析
3.1.4 职业素养的教育不足
3.2 西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经济类专业的借鉴
3.2.1 培养目标
3.2.2 培养规格
3.2.3 课程设置
3.2.4 实践方法
3.2.5 教学方法
第四章 影响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重要因素分析
4.1 主观因素
4.1.1 个性因素
4.1.2 自我评价
4.2 客观因素
4.2.1 社会需求
4.2.2 社会文化
4.2.3 群体规范
4.2.4 学校、社会提供的就业指导
4.2.5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影响
第五章 提高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5.1 建立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5.1.1 培养目标
5.1.2 人才培养计划基本结构
5.1.3 教学模式
5.2 纵向深入经济类专业就业指导,加强与教学横向联系
5.2.1 就业指导观念的转变
5.2.2 就业指导的保障
5.3 经济类专业学生从自身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5.3.1 参加水平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掌握求职第二块“敲门砖”
5.3.2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就业新思路: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四联互动机制[J]. 于向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2]关于一般院校经济学类专业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J]. 刘福寿.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01)
[3]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探析[J]. 刘选龙,熊治梅.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4]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 王保义. 现代教育科学. 2004(01)
[5]创新视域中的金融人才培养探微[J]. 李松林,朱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6]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研究[J]. 苗天慧,包惠珍,俞智慧,王艾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4)
[7]中西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启示[J]. 王增涛,樊秀峰.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7)
[8]经济类专业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 翟岁显.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9]论产业选择及其实现途径[J]. 冯子标. 经济学动态. 2002(08)
[10]走出高校扩招的认识误区[J]. 袁祖望. 现代大学教育. 2001(05)
本文编号:3403586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1.1 扩招后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1.2 天津各高校经济类专业及其招生规模的扩大
1.3 天津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SWOT分析
1.3.1 SW分析
1.3.2 OT分析
第二章 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分析
2.1 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2.2 金融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2.3 财政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2.4 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
第三章 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对就业的影响
3.1 天津市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3.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选修课偏少
3.1.2 强化理论,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3.1.3 注重定性,缺乏定量分析
3.1.4 职业素养的教育不足
3.2 西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经济类专业的借鉴
3.2.1 培养目标
3.2.2 培养规格
3.2.3 课程设置
3.2.4 实践方法
3.2.5 教学方法
第四章 影响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重要因素分析
4.1 主观因素
4.1.1 个性因素
4.1.2 自我评价
4.2 客观因素
4.2.1 社会需求
4.2.2 社会文化
4.2.3 群体规范
4.2.4 学校、社会提供的就业指导
4.2.5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影响
第五章 提高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5.1 建立天津市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5.1.1 培养目标
5.1.2 人才培养计划基本结构
5.1.3 教学模式
5.2 纵向深入经济类专业就业指导,加强与教学横向联系
5.2.1 就业指导观念的转变
5.2.2 就业指导的保障
5.3 经济类专业学生从自身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5.3.1 参加水平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掌握求职第二块“敲门砖”
5.3.2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就业新思路: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四联互动机制[J]. 于向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2]关于一般院校经济学类专业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J]. 刘福寿.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01)
[3]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探析[J]. 刘选龙,熊治梅.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4]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 王保义. 现代教育科学. 2004(01)
[5]创新视域中的金融人才培养探微[J]. 李松林,朱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6]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研究[J]. 苗天慧,包惠珍,俞智慧,王艾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4)
[7]中西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启示[J]. 王增涛,樊秀峰.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7)
[8]经济类专业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 翟岁显.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9]论产业选择及其实现途径[J]. 冯子标. 经济学动态. 2002(08)
[10]走出高校扩招的认识误区[J]. 袁祖望. 现代大学教育. 2001(05)
本文编号:3403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03586.html